药理作用
抗菌抗病毒作用
牛蒡子水浸液(1:2)在试管内对茧色毛癣茵、同心性毛癣茵、许兰黄癣菌、奥杜盎小芽胞癣菌、羊毛样小芽胞癣茵、腹股沟表皮癣菌、红色表皮癣菌、星形奴卡菌、铁锈色小芽胞癣菌等9种致病性真菌有抑菌作用。有资料表明牛蒡子提取物具抗艾滋病病毒(HIv)活性。
降血糖作用
牛蒡提取物对大鼠能显著长时间的降低血糖,并提高对碳水化合物的耐受量。正常小鼠以含牛蒡0.25%的饮食或其煎剂代替饮水28d,结果不影响小鼠体内葡萄糖平衡参数,而对链球素糖尿病小鼠,牛蒡可防治糖尿病症状。
钙拮抗作用
豚鼠结肠带试验证明.络石苷元有明显的钙拮抗作用.对高钾引起的收缩有抑制作用,PA2值6.60,为常用钙拮抗剂维拉帕米的1/6,对自发高血压大鼠静注10mg/kg具有明显而持久的降压作用。
对肾病的作用
大鼠腹腔注射氨基核苷引起肾病,腹腔注射牛蒡苷元可抑制尿蛋白排泄的增加,并能改善血清生化指标,提示有抗肾病作用。牛蒡苷腹腔注射对蛋白排泄的增加几乎没有作用,但经口给药则有效,推测可能是在消化道内水解成牛蒡苷元而产生抗肾病作用。
抗肿瘤抗诱变作用
牛蒡中分离出一种抗诱变因子.相对分子质量超过30万以上.耐热、耐蛋白酶,对氯化锰处理敏感。
其他作用
牛蒡苷对蛙下肢及兔耳血管有扩张作用,短暂的降低血压,对离体兔子宫、肠管、运动神经及骨络肌均有抑制或麻痹作用。有轻度利尿、泻下作用。
毒副作用
牛蒡苷能引起蛙、小鼠、兔强直性惊厥.呼吸微弱,随意运动消失,最后转入麻痹状态,此时心脏尚未停止搏动。
不良反应
吴树忠报导服用牛蒡子致过敏反应1例。
临床研究
治糖尿病肾病
研究人员以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的大鼠为动物的模型,中药的治疗主要是将其分别给予牛蒡子粉的饲料、牛蒡子水的提物、醇提物进行6周的实验,对于大鼠的一般状况和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及肾功能变化等进行观察,发现牛蒡子的提取物可以明显的改善STZ大鼠多饮、多食和消瘦等的症状。
研究发现:MCP-1是最重要的趋化单核细胞在组织浸润的细胞因子,是主要趋化、激活巨噬细胞的趋化因子。研究认为肾小球中单核细胞的浸润与细胞外基质的积聚及肾小球硬化症的发展相关联,Rovin等研究表明,DN时肾脏局部能合成MCP-1,且MCP-1与肾小球损伤有关。
实验及临床研究表明,糖尿病大鼠以及糖尿病肾病患者活检组织TGFp1mRNA的表达及蛋白含量均明显升高,同时伴肾脏肥大和细胞外基质增生。
实验的结果显示,各用药组是可以减轻TGF-plmRNA表达的,与模型组想比较均有显著性的差异;牛蒡子醇提的治疗组以及牛蒡子水提组与正常的组相比较没有其他的显著性的差异,与牛蒡子粉组相比的差异比较大。通过实验证明其是可以防治糖尿病肾病的。
通大便作用
从牛蒡子的性味功效分析,其通便机理主要涉及以下三方面。其一,润肠。牛蒡子为牛蒡的种子,富含油脂,性多滑利。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牛蒡主要成分为牛蒡甙和脂肪油,这些成分有润肠通便之功。临床体会,牛蒡子辛苦冷滑,滑肠通下作用较强,从而对便秘患者,舍大黄、芒硝、麻仁之属,而单独重用牛蒡子24g,显寓此意。其二,降肺气。肺主一身之气,与大肠相为表里。肠腑之通降,有赖肺气之宣肃。肺失宣肃,则大肠推动无力,导致腑气不通。故通便必先治肺。牛蒡子入肺经,能降肺气。如张锡纯云:“牛蒡子能降肺气之逆”“苏子、牛蒡又能清痰降逆,使逆气转而下行”(《医学衷中参西录》)。用其通便,有“提壶揭盖”之妙。其三,降胃气。胃气下行则食物残渣下输大肠,然后变为大便排出体外。牛蒡子入胃经,“辛泻苦降,下行之力为多”(《本草正义》),能降胃气,有胃动力药的作用。如张锡纯云:“……故又以降胃之药佐之,方中之赭石、陈皮、牛蒡是也”(《医学衷中参西录》)。总之,牛蒡子性寒,味辛苦。寒能清热,苦能泻下,辛能行散,适用于各种热毒津伤便秘。如《药品化义》云:“牛蒡子能升能降,力解热毒,味苦能清火,带辛能疏风,主治……诸毒热壅……”
治疗滑膜炎
牛蒡子汤治疗脾虚痰湿型膝骨关节滑膜炎:膝骨关节炎多发于老年或由于其他原因引起的关节软骨非炎症性退行性变,并在关节边缘有骨赘形成。临床可产生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和关节畸形等症状。某院自2006年5月至2007年5月间,采用牛蒡子汤内服和外敷的方法治疗50例因膝骨关节炎所致的滑膜炎属脾虚痰湿型者,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
牛蒡子汤主方:牛蒡子9g,僵蚕9g,白蒺藜9g,独活6g,秦艽5g,白芷5g,半夏6g,桑枝9g。
用法上药水煎,由煎药室代为加工。药物先浸泡半小时,然后在煎药机高温高压下煎煮30分钟后药液灌装成袋,每袋150ml。每日两次口服,早晚各1袋。每7帖中药的药渣由病人带回,药渣分成3份。用时先在微波炉加温后再放在特制的布袋(长28cm,宽16cm)扎在膝部,温度不宜太高,免得灼伤皮肤,待冷却后取下药袋,下一次再用时重新加温。1份药渣用2天,3份可用1周。以1个月为一疗程,一般治疗1~2个疗程。
预防猩红热
取牛蒡子炒研成粉,过筛储存备用。2~5岁每次1克,5~9岁每次1.5克,10~15岁每次2克,成人每次3克,每天3次,饭后用温开水送服,共服2天。流行期间,除服药预防外,仍应注意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等。临床观察344例,发病者7名;服药后12天内未发病者,计327例,占98%。一般在接触后3日内服药预防效果较佳,6日后服药的预防效果不佳。如再次接触需重新再服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