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味:辛;苦;热;大毒
归经:心;肝;脾;肾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止痛。主风寒湿痹;关节疼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头风头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跌打瘀痛;阴疽肿毒;并可用于麻醉止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研末,1-2g;或入丸、散。内服须炮制后用;入汤剂应先煎1-2h,以减低其毒性。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
注意:阴虚阳盛,热证疼痛及孕妇禁服。反半夏、栝楼、天花粉、川贝母、浙贝母、白蔹、白及。酒浸、酒煎服,易致中毒,应慎服。
药理
(1)具抗癌活性:乌头碱对肝癌细胞有抑制作用。
(2)皮下注射乌头碱0.05毫克/公斤于电刺激鼠尾法的大鼠,即有镇痛作用,效果较吗啡3毫克/公斤体重的作用还强。次乌头碱和乌头原碱用热板测定法对小鼠有镇痛和镇静作用。
(3)乌头碱有局部麻醉作用,对动物的各种神经末梢及中枢神经系统先使兴奋,继之麻痹,知觉丧失。
(4)煎剂或其生物总碱作静脉注射,可引起麻醉猫的冠肪血流量增加至20~70%,作用可达10~20分钟。乌头三并使血压下降。小剂量乌头碱能使动物心率亦慢,大剂量则引起心率不整,甚至纤维性颤动。
(5)煎剂腹腔注射或口服对实验动物的甲醛性及蛋清性踝关节肿有明显的消炎作用。
(6)煎剂剂量达大(1次服15~60克)或连续服用,可出现中毒现象:先觉口、舌及肢体发麻,继之恶心、哎吐、烦躁不安,言语困难,血压下降,四肢挛搐,最后则导至神志不清,呼吸误竭与心脏麻痹。
药用
(1)败毒抗癌,用于癌瘤积毒:
肝癌 乌头碱100~300微克,加入5%葡萄糖500毫升中静肪滴注,日1次,迄总量达3000微克为1疗程。宜于原发性肝癌。有效率66.6%。
乳腺癌 川乌头、胎盘粉、延胡索、草乌、当归、乳香、没药、蜈蚣各9克,全蝎、血竭、肉桂、三七粉、玳瑁各6克,红参、轻粉各3克,干蟾皮(粉)2枚 共研细末,为抗癌粉,分10份,纳入胶囊,早、晚各服1份,温开水送服。能使肿痛缓解,结核消散。
淋巴肉瘤 生川乌、生草乌、生半夏、生南星各等量 捣烂,陈醋调膏,外敷肿瘤,日1次。能使压迫症状消失,淋巴结肿大逐渐缩小。
骨肉瘤 制川乌、制草乌、制乳香、制没药、炙甘草各6克,山豆根12克,三棱、莪术、紫草根、地龙各9克,马钱子(末)0.3克(另吞)水煎服,日1剂。可使瘤肿逐渐消散,剧痛缓解。宜于早、中期。可适当结合放疗及手术治疗。
鼻咽癌 制川乌、老鼠勒、七星剑、铁包金、入地金牛、茜草、蒺藜、穿破石、山慈姑各6克,茅莓、丹参、钩藤、走马胎各12克,大枣24克 水煎2次,早、晚分服。迄疼痛解除,肿物缩小,枯萎、脱落。
皮肤纤维瘤 川乌头、黄药子、三七、重楼、元胡、芒根、山慈姑各30克,冰片6克 共研细末,为抗癌止痛散,每服3克,日3次,温开水送服。能解除剧烈刺痛,软缩纤维肿瘤。亦可结合手术切除。
(2)祛风止痛,用于风邪痛痹:
风湿痹痛 生川乌(去皮尖,为末)6克,糯米60克 加水,用慢火熬煮为川乌粥,下姜汁与密各1茶匙,早、晚空腹温服。
手术疼痛 生川乌磨成细粉,按10%比例浸入70%酒精中,24小时后过滤,贴敷用(应新鲜配制,使用时间以不超过1个月为宜)。轻度疼痛用后即可消失。一般还可作小手术的粘膜表面麻醉用,用时以药析浸湿拧干,敷贴于需要麻醉的部位,经5~10分钟后,即可施行手术。
(3)医疮消肿,用于疮痈肿毒:
疮疸肿毒 川乌头(炒)、黄柏(炒)各30克 蜂密调涂,留头,干则以米泔润之。
阴疸浸肿 生川乌、生草乌各适量 捣烂外敷。
跌打伤肿 生川乌30克,草乌、红花、乌梅、甘草各0克 用白酒500克浸泡1周,每服5毫升,日3次,局部用药棉蘸药水外敷肿处。
考证
出自侯宁极《药谱》《纲目》:乌头有两种,出彰明者即附子之母,今人谓之川乌头是也。春末生子,故曰春采为乌头,冬则生子已成,故曰冬采为附子。其天雄、乌喙、侧子,皆是生子多者,因象命名,若生子少及独头者,即无此数物也。其产江左、山南等处者,乃《本经》所列乌头,今人谓之草乌头者是也。故曰其汁煎为射罔。弘景不知乌头有二,以附子之乌头注射罔之乌头,遂致诸家疑贰。川乌头与草乌头,在明代以前多统称为乌头。至《本草纲目》始明确区分,此说与目前商品川乌头、草乌头的来源基本符合。但川乌头之栽培,始见于《本草图经》,故宋以前所称之川乌头,似亦属野生之乌头。参见草乌头条。
用服用量
煎剂:6~12克。
丸散:0.2~1.5克。
酒剂:3~10%,15~45毫升。孕妇忌服。
药方选录
1、治疗心痛彻背 背痛彻心:川乌头一分(炮) 赤石脂二分 干姜一分 附子一分 蜀椒二分.上五味 末之 蜜丸如桐子大.先食服一丸 日三丸 不知 稍加服.(《金匮要略》乌头赤石脂丸)
2、治疗风寒湿痹、麻木不仁:川乌头(生 去皮尖为末).用香熟白米粥半碗 药末四钱 同米用慢火熬熟 稀薄 不要稠 下姜汁一茶脚许 蜜三大匙 搅匀 空腹啜之 温为佳 如是中湿 更入薏苡仁末二钱 增米作一中碗服.(《本事方》川乌粥法)
3、治疗风寒湿痹 挛痛不能步握:五灵脂、川乌头(炮去皮脐)、苍术(薄切酒浸 干)各二两 自然铜(烧熟)一两.上为细末 水糊为丸 如梧桐子大 每服七丸 温酒下 渐加丸数;服至病除.(《普济方》乌术丸)
4、治疗风痹、荣卫不行 四肢疼痛:川乌头二两(去皮切碎 以大豆同炒 候豆汁出即住) 干蝎半两(微炒).上件药 捣罗为末 以酽醋一中盏 熬成膏 可丸 即丸如绿豆大 每服以温酒下七丸.(《太平圣惠方》)
5、治疗脚气疼痛 不可屈伸:麻黄、芍药、黄芪各三两 甘草三两(炙) 川乌头五枚(细切 以蜜二升 煎取一升 即出乌头).上五味细切四味 以水三升煮取一升 去滓 内蜜煎中 更煎之 服七合 不知 尽服之.(《金匮要略》乌头汤)
6、治疗冷气下泻:木香半两 川乌头(生 去皮)一两.上为细末 醋糊丸如桐子大 陈皮、醋汤下三、五十丸.(《本事方》木香丸)
营养知识
川乌头知识介绍: 川乌头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主根(母根)。乌头为多年生草本,生于山地草坡或灌木丛中,分布于辽宁南部、河南、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省、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主要栽培中于四川。
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地上部分茎叶,摘取桂冠下子根(附子),取主根(川乌头),去净须根、泥土,晒干。
川乌头为不规则圆锥形,稍弯曲,顶端常有残茎,中部多向一侧膨大,长2至7.5厘米,直径1.2至 2.5厘米。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皱缩,有瘤状侧根及子根痕,质坚实,断面类白色或浅灰黄色, 形成层环多角形,气微,味辛辣,麻舌。以饱满,质坚实,断面色白者为佳。
川乌头补充信息: 根据炮制方法的不同,分为生川乌、制川乌。
生川乌即是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残茎,洗净,捞出,干燥便可。生川乌有毒,一般多外用。
制川乌取即净川乌,大小个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取出,置锅内,加水煮沸4至6小时或置蒸笼内蒸6至8小时,至取大个及实心者切开内无白心,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晾至六成干,切厚片,干燥便可。每次1.5~3克,宜先煎、久煎。
炮制后的药材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防蛀。生川乌按毒性中药专管。
川乌头适合人群: 阴虚阳盛,热症疼痛及孕妇禁服。
川乌头食疗作用: 川乌头味辛、苦,性热;有大毒;归心、肝、肾、脾经;毒烈升散;
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散寒,行瘀止痛的功效;
主治风寒湿痹,关节疼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阴疽肿毒。
川乌头食物相克: 川乌头反半夏、瓜蒌、川贝母、浙贝母、白蔹、白及,恶藜芦,忌豉汁。
川乌头做法指导: 1. 内服须炮制后用;入汤剂应先煎1至2小时,以减低其毒性。
2. 风寒湿痹,骨节疼痛,寒湿盛而痛甚者,可与防风、羌活,威灵仙等配伍。
3. 寒湿分袭,骨节疼痛,不可屈伸者,可与麻黄、芍药等配用。
4. 寒瘀血留滞经颖,肢体筋脉挛痛,关节屈伸不利,日久不愈者,可与草乌头、地龙、乳香等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