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类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医学百科类 > 医药 > 正文

尿囊素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

尚未见严重不良反应报道.

亦称乙醛酰脲或5-脲基乙内酰脲。广泛存在于烟草种子、甜菜、小麦芽、尿膜液等动植物界。在动物体内均由嘌呤碱基生成尿酸,人及其它灵长类或鸟类、陆生爬行类(蛭、蚯蚓)的排泄物是尿酸。但是在上述以外的哺乳类,尿酸是由尿酸氧化酶作用而氧化生成尿囊素后被排出体外的。 从两栖类、鱼类到许多脊椎动物,因为存在尿囊素酶(allantoinase,EC3.5.2.5),所以尿囊素可进一步水解生成尿囊酸。在具有尿囊酸酶(allan-toicase,EC3.5.3.4)的动物中,在催化尿囊酸进一步水解生成乙醛酸和尿素后排出体外。星虫、海产斧足类(贻贝)、冠蚌、甲壳类(蝲蛄、龙虾)、螠虫由于存在脲酶,所以一直分解到氨的阶段才被排出体外。因此,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是根据不同的生物种类而有不同的代谢阶段,据认为这是因为与动物的进化有关的酶消失的缘故(酶缺失现象)。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正副高主任医师助考之星

助考之星题库软件

21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