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名】蔷薇花
【别名】刺花、白残花、柴米米花、
【汉语拼音】qiang wei hua
【英文名】Flower of Japanese Rose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osa multiflora Thunb.
【归经】胃;大肠经
【功效】清暑,和胃,活血止血,解毒
【科属分类】蔷薇科
【拉丁文名】Flos seu Petalum Rosae Multiflorae
【主治】暑热烦渴;胃脘胀闷,吐血,衄血,口疮,痈疖,月经不调
【生态环境】生于路旁、田边或丘陵地的灌木丛中。
【采收和储藏】5-6月花盛开时,择晴天采集,晒干。
【资源分布】分布于山东、江苏、河南等地。
【植物形态】野蔷薇 攀援灌木,小枝有短、粗稍弯曲皮刺。小叶5-9,近花序的小叶有时3,连叶柄长5-10cm;托叶篦齿状,大部贴生于叶柄;小叶片倒卵形,长圆形或卵形,长1.5-5cm,宽0.8-2.8cm,先端急尖或圆钝,基部近圆形或楔形,边缘有锯齿,上面无毛,下面有柔毛,小叶柄和轴有散生腺毛。花两性;多,朵簇排成圆锥状花序,花直径1.5-2cm;萼片5,披针形,有时中部具2个线形裂片;花瓣5,白色,宽倒卵形,先端微凹,基部楔形;雄蕊多数;花柱结合成束。果实近球形,直径6-8mm,红褐色或紫褐色,有光泽。花期5-6月。果期9-10月。
【功效分类】清热药;收涩药
【性味】苦、涩;凉
【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野蔷薇的花。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
【出处】《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