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土壤耕作与施肥 整地应在播种前一年完成浅耕、灭茬灭草,蓄水保墒。翌年播种前施底肥、深耕、耙耱、整平地面。亩施有机肥1500~2000千克,过磷酸钙20千克为底肥,播种时施磷二氨等复合肥为种肥,促进幼苗生长。
(二)播种 播种前检验种子品质,查明种子纯净度、发芽率,计算种子用价,然后决定播种量。收草播种的种子品质,不得低于国家或省级规定的Ⅲ级种子标准,种子田播种的种子,必须选用Ⅰ级种子。单播量每亩6~7千克,与燕麦混播量每亩2.5~3千克,燕麦9~10.0千克,按箭舌豌豆单播量4成,燕麦单播量的6成计算各自的播种量。播种深度3~4厘米。播种期,单播收草,在牧区为5月上旬,混播不得迟于5月中旬。在农区一般在小麦收获后复种或麦田套种。若用于收种,则以早春播种为好。播种方法,单播宜采用条播,行距20~30厘米。混播,可撒播也可条播,条播时可同行条播,也可隔行条播,行距20~25厘米。
(三)田间管理 箭舌豌豆抗逆性强,幼苗后期管理简便,但苗期要注意除草,适量追肥,在灌区应注意分枝期和青荚期的供水。箭舌豌豆在生长过程中对土壤中磷消耗较多,收草后的茬地往往氮多磷少,应增施磷肥,以求氮磷平衡,促进后作产量。
(四)收获利用 箭舌豌豆用以青饲、放牧、青贮、调制青干草均可。青贮时要稍晒后与其他牧草搭配。调制干草时,刈割束捆要小,堆放要通风,防止霉烂变质。适宜刈割期应在开花期至始荚期进行。也可刈牧配合利用,于幼嫩时放牧,再生草刈割。放牧宜在干燥天气进行,避免牛、羊过量采食,防止瘤胃膨气。与燕麦混播的适宜刈期是燕麦抽穗期。早期刈割后的再生草,也应放牧利用。种子成熟后,多数品种易爆荚落粒,当70%的豆荚变为黄褐色时即应收割,及时运往晒场干燥脱粒。种子除用作家畜精料外,还可加工粉条、粉丝、粉面等副食品,用箭舌豌豆粉与水量面粉混合,制作面条、馒头、烙饼等食品别有风味,深受群众喜爱。但种子中含有生物碱和氢甙,氢甙经水分解后释放出氢氰酸,食用过量能使人畜中毒。据测定,种子中氢氰酸含量高低因品种不同,差异很大,一般在0.8~2.45ppm之间。氢氰酸遇热挥发,遇水溶解,去毒容易,在食用饲用前经浸泡、淘洗、磨碎、炒熟、蒸煮等加工工艺处理后,其氢氰酸含量均大幅度下降,故不至出现中毒危险。但应避免大量长期连续使用。箭舌豌豆用于绿肥和轮作,肥田效果显著,据甘肃省畜牧兽医工作队1972年在张掖小满试验,在麦收后短期休闲地复种箭舌豌豆,其根茬地0~20厘米土层中,速效氮含量比休闲地增加66.7~133.4%,比复种前增加66.7~249.9%,且旱地比水地增加幅度大,固氮能力也较普通豌豆强;与休闲地比,几种有益微生物也大有增加,氮化菌增加112.75%,固氮菌增加104.75%,硝化菌增加 147.01%。箭舌豌豆是谷类作物的良好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