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黄可能是引起牛黄解毒片(丸)安全性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雄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古医籍记载主要用于治疗疮疡。解毒(均为外用)与服食(炼治服用)。雄黄的主要成分是二硫化二砷,若牛黄解毒片(丸)炮制。制备与储存不当,可能导致雄黄中二硫化二砷氧化为有毒的三氧化二砷。砷及其化合物对人体各系统的毒性反应表现为急性与慢性毒性,另外砷还有细胞毒作用,致突变性。致畸性及致癌性。慢性砷中毒患者更易发生皮肤的恶性肿瘤。
目前我国已批准上市的产品中,有牛黄解毒片(丸)。康氏牛黄解毒片(丸)与京制牛黄解毒片(丸)3个名称类似的品种。除京制牛黄解毒片(丸)外,其他两个品种均含有雄黄。目前牛黄解毒片(丸)与康氏牛黄解毒片(丸)作为处方药管理,京制牛黄解毒片(丸)作为非处方药管理。
从雄黄与牛黄解毒丸使用的历史沿革认识相关安全性问题。从雄黄的历史沿革与性味来讲,牛黄解毒丸最早记载于明代。1155年,薛铠在《保婴撮要》一书中首创牛黄解毒丸,组方为:牛黄三钱,甘草。金银花各一两,草河车五钱。主治胎毒疮疖,一切疮疡。该方亦被收载于明代名医王肯堂«证治准绳»中。但最初,该方并不含雄黄。含雄黄方的牛黄解毒丸始见于1百年后《咽喉脉证通论》一书。05年版《中国药典》记载,牛黄解毒丸(片)处方为牛黄5克。雄黄50克。石膏2百克。大黄2百克。黄芩150克。桔梗1百克。冰片25克。甘草50克。历史上用雄黄治疗疮疡。口舌生疮主要应为外用。张力认为,古医籍“解毒”之“毒”,主要指“虫毒”。“秽毒”,取的雄黄辛香走窜之性,可以辟秽解毒,消痰涎惊痫,而非比如今“解毒”(解火热之毒)之意。且雄黄性温,不可能有清热的作用。从牛黄解毒丸组方分析,其清热解毒之功,主要[在]牛黄。生石膏。大黄与黄芩,而不[在]于雄黄。雄黄的毒性,多数本草著作均有记载,因服食中毒严重,古人早已禁止其单味药大剂量服用。«中国药典»05年版收载雄黄,也已经注明其“内服宜慎。不可久服。孕妇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