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中心静脉压高而动脉压在正常范围,反映?
【回答】答复:依据题意是休克的代偿期,中心静脉压低表示血容量不足,容量血管过度收缩,既可增加外周阻力,以维持血压,又可减少这些组织器官的血流量,以保证心脑等重要器官的血液供给;毛细血管前阻力增加,毛细血管流体静压降低,促使组织液进入血管,以增加血浆容量;另外,动静脉吻合支开放,静脉收缩使静脉容量缩小(正常约有70%血液在静脉内),可以加快和增加回心血量,也有利于血压的维持和心脑的血液供给。
【追问】中心静脉压低表示血容量不足,而本题是中心静脉压升高,按照补液试验的概念应该是心功能不全,为什么不选A.呢
【回答】答复:
您好 ,答案选(A)
见外科学第6版52页面
中心静脉压高 而血压低
原因:心功能不全或血容量相对较多
治疗:给强心药物,纠正酸中毒,舒张血管。
【追问】可题中为中心静脉压高啊,A不对吗?
【回答】答复:
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称为中心静脉压。中心静脉压取决于心脏静脉压的高低、射血能力和静脉回心血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导致中心静脉压升高的因素有:
1.心脏射血能力减弱(如右心功能不全)
2.静脉回流速度加快。
在血量增加,全身静脉收缩(血容量不足)或因微动脉舒张而使外周静脉压升高等情况下,中心静脉压都有可能升高。右心功能不全时,静脉压升高。
【追问】A错在什么地方????
【回答】答复:和题干不对应。选项A提示中心静脉压升高。
【追问】题干是中心静脉压高而动脉压在正常范围,反映:
学生考虑是:中心静脉压高而动脉压在正常范围,说明心功能不全,则心泵血障碍,短时间增加了静脉血容量,不能通过心脏将血泵入到动脉系统里,中心静脉压会升高,而血压不会变化。
血容量相对过多就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了,是引起中心静脉压高还是动脉压高呢?
【回答】答复:下面是涉及到的一些基础知识,供参考。
(1)动脉血压的形成、正常值和影响因素
动脉血压arterial blood pressure一般指主动脉压力,即主动脉内流动的血液对单位面积管壁的侧压力。
我国健康成年人在安静状态下的收缩压为100-120mmHg,舒张压为60-80mmHg,脉压为30-40mmHg.
动脉血压的高低受搏出量、心率、外周阻力、动脉弹性和血量的影响。
(2)中心静脉压、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
通常将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血压称为中心静脉压。
静脉回心血量取决于外周静脉压和中心静脉压之差及静脉对血流的阻力。
其影响因素如下:
1、体循环平均充盈压
2、心肌收缩力
3、体位改变
4、骨骼肌的挤压作用
5、呼吸运动
【追问】教师76回答选E答案与题干不相复和,那么究竟选哪个
【回答】答复:
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称为中心静脉压。中心静脉压取决于心脏静脉压的高低、射血能力和静脉回心血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导致中心静脉压升高的因素有:
1.心脏射血能力减弱
2.静脉回流速度加快。
在血量增加,全身静脉收缩或因微动脉舒张而使外周静脉压升高等情况下,中心静脉压都有可能升高。
中心静脉压、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
通常将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血压称为中心静脉压。
静脉回心血量取决于外周静脉压和中心静脉压之差及静脉对血流的阻力。
其影响因素如下:
1、体循环平均充盈压
2、心肌收缩力
3、体位改变
4、骨骼肌的挤压作用
5、呼吸运动
【追问】究竟选哪个
【回答】答复:考虑选项设定有争议,已删除此题。
【追问】去年已经说删除了,今年还在.我觉得还是选E,书上:中心静脉压高,血压正常,原因:容量血管过度收缩.
【回答】答复:
您好!
此题有争议,请您不要参考此题。网校会校对此题,祝您学习愉快!
【追问】中心静脉压高而动脉压在正常范围,反映
A.右心功能不全或血容量相对过多
B.胸腔内压增加
C.右心功能不全或容量相对不足
D.静脉回心血量增加
E.容量血管过度收缩
答案:E
这到底该怎么选啊?????
【回答】答复:考虑是E。
中心静脉压高而动脉压在正常范围,可以提示容量血管过度收缩。
教材中有这样一些描述:中心静脉压正常值在5-10cmH2O,<5表示血容量不足,>15提示心功能不全、静脉血管床过度收缩或肺循环阻力增高。>20 提示存在充血性心力衰竭。
中心静脉压低,血压低,提示血容量不足,予充份补液。
【追问】中心静脉压高的意义应该是右心功能不全吧
【回答】 答复;您好
中心静脉压的大小取决于心脏射血能力和静脉回心血量之间的相互关系。若心脏射血能力强,能将回心的血液及时射到动脉内,中心静脉压则低。反之由于心力衰竭等原因造成的射血能力下降则会导致中心静脉压变高。
中心静脉压的正常值是8-12mmH2O。
中心静脉压低于5mmH2O,提示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应快速补充血容量。
中心静脉压高于15-20mmH2O,提示血容量过多或心脏排血量较明显减少,有发生水肿的危险,应减少输液,酌情考虑给予快速洋地黄制剂等措施。
★问题所属科目:临床执业医师---外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