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执业医师 > 辅导精华 > 正文

腹股沟斜疝发病机制-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

腹股沟斜疝的发病机制是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大纲要求的考试内容之一,医学教育网整理相关内容与广大临床执业医师分享。

腹股沟斜疝发病机制:

腹股沟斜疝是腹内脏器或组织经腹股沟管突出形成,占腹外疝的90%,男性多见。斜疝的发生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因素。

先天性斜疝是发育过程中开始睾丸位于腹膜后,随腹膜形成的鞘突下移,经腹股沟管至阴囊,鞘突下端成为睾丸固有的鞘膜,其余部分萎缩闭锁成纤维素带。患儿如腹内压增高、过频、过强,鞘突不能闭锁,即成为先天性斜疝之疝囊,构成斜疝或鞘膜积液,或同时存在。

后天性斜疝的发生是:1.腹股沟区解剖缺陷,腹壁薄弱;2.腹横筋膜和腹横肌发育不全,不能关闭腹股沟管深环;3.腹内压增高。往往是共同所致。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