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类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医学百科类 > 医药 > 正文

异维A酸胶丸的药代动力学

吸收

由于其高度的亲脂性,异维A酸与高脂餐同服时吸收增加。一项交叉性研究中,74名健康成年受试者分别在禁食及进餐条件下单次口服80 mg异维A酸(40 mg胶囊2粒),标准化高脂饮食后服用异维A酸的Cmax及AUC均较禁食时增加两倍以上(见表1),但消除半衰期为发生变化,这一现象提示食物能增加异维A酸的生物利用度但并不改变它的分布。进食时达峰时间(Tmax)延长,可能与更长的吸收时相有关。因此,异维A酸胶囊应与食物同服。临床研究显示异维A酸在结节性痤疮患者与皮肤正常的健康受试者之间的药代动力学没有差异。

表1 异维A酸的药代参数 [均数(%cv),N=74]

异维A酸胶囊

40 mg/粒,服用2粒

AUC0-∞

(ng·h/mL)

Cmax

(ng/mL)

Tmax

(h)

T1/2

(h)

进餐* 10004(22%) 862(22%) 5.3(77%) 21(39%)
禁食 3703(46%) 301(63%) 3.2(56%) 21(30%)
*服用标准化的高脂餐

分布

异维A酸与血清白蛋白的结合率达99.9%以上,其中主要与白蛋白结合。

代谢

口服异维A酸后,人体血浆中至少检测出三种代谢产物:4-氧-异维A酸、维A酸及4-氧-维A酸。维A酸与13-顺-维A酸(异维A酸)为几何异构体并可进行可逆性的相互转化。服用其中的一种异构体可引起另一种含量的增加。异维A酸也可不可逆地氧化为4-氧-异维A酸,其几何异构体为4-氧-维A酸。

74名健康成年受试者单次口服80 mg异维A酸后,进食条件下服药较禁食时血浆中所有的代谢产物异构体的量均有所增加。

所有的这些代谢产物在一些体外模型中显示出较母体异维A酸更强的维生素A样活性,但这些模型的临床意义尚不清楚。成年囊肿性痤疮患者多次口服异维A酸后,进食及禁食条件下达到稳态时4-氧-异维A酸的浓度约为异维A酸的3.4倍。

体外研究显示,异维A酸的代谢产物中主要包括的P450异构体为2C8、2C9、3A4及2B6。异维A酸及其代谢产物进一步代谢为轭合物,随粪便及尿液排泄。

排泄

口服14C标记的异维A酸混悬液80 mg后,14C的活性在血中90小时衰减一半。异维A酸的代谢产物及代谢终产物(轭合物)以相对均等的量从尿液及粪便中排泄(占总量65%~83%)。74名健康成年受试者进食条件下单次口服80 mg异维A酸后,异维A酸及4-氧-异维A酸的消除半衰期(t1/2)分别为21.0 ± 8.2 h及24.0 ± 5.3 h。囊肿性痤疮患者单次及多次用药后,异维A酸的累积比范围为0.90~5.43。

儿童

38名儿童患者(12~15岁)及19名成人患者(≥18岁)单次和多次服用异维A酸治疗重度难治性结节性痤疮,对异维A酸的药动学研究显示,两个年龄组中,主要的代谢产物均为4-氧-异维A酸,也存在维A酸及4-氧-维A酸。儿童患者单次和多次服用标准剂量的异维A酸后的药动学参数见表2。异维A酸在儿童与成人患者间的药代参数无统计学差异。

表2 12~15岁儿童单次和多次服药后异维A酸的药动学参数 [均数(±SD),N=38*]

参数 异维A酸胶囊(单剂量) 异维A酸胶囊(稳态)
Cmax(ng/mL) 573.25(278.79) 731.98(361.86)
AUC0-12(ng·h/mL) 3033.37(1394.17) 5082.00(2184.23)
AUC0-24(ng·h/mL) 6003.81(2885.67) -
Tmax(h)? 6.00(1.00-24.60) 4.00(0-12.00)
Cssmin(ng/mL) - 352.32(184.44)
T1/2(h) - 15.69(5.12)
CL/F(L/h) - 17.96(6.27)
*表中单次及多次服药后的数据出自进食非标准餐后的测定,与前表1中使用的标准高脂餐后数据不具有可比性。

?均值(范围)。

12~15岁儿童患者中异维A酸及4-氧-异维A酸的消除半衰期分别为15.7 ± 5.1 h及23.1 ± 5.7 h。异维A酸累积比为0.46~3.65。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正副高主任医师助考之星

助考之星题库软件

21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