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男性,35岁,半年来逐渐贫血,不发热,无出血症状,尿呈浓茶色,巩膜可轻度黄疸,肝脾不肿大,血红蛋白82g/L,白细胞5.6×10的9次方/L,血小板93×10的9次方/L,网织红细胞5%,为确诊首选哪项检查(单选题)
A、骨髓穿刺
B、血清铁适量
C、尿含铁血黄素
D、抗人球蛋白试验
E、酸化血清溶血试验
答案?为什么?
【回答】答复:题中患者考虑为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血尿PNH,考虑选E。
酸化血清溶血试验(酸溶血试验)临床意义:阳性主要见于PNH,某些AIHA发作严重时也可呈阳性。特异性高,为国内外公认的PNH确诊试验,但会产生假阳性,一般PNH患者的溶血度在10% 以上,阳性率为78%-80%.
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
阳性见于新生儿溶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SLE、类风湿性关节炎、恶性淋巴瘤、甲基多巴及青霉素型等药物性溶血反应。
执业医师考试相关医学资源下载汇总贴(6月21日更新)
》作者:tingting 发表于:2007-6-13 9:28:07 最后发贴:版主:[em02][em......" href="//bbs.med66.com/dispbbs.asp?boardID=62&ID=8405&page=1">
【追问】为什么考虑为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血尿PNH而不是自免溶?
【回答】答复: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也有可能,但题中所述的表现不符合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典型表现,故暂不考虑。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病情变化颇大。多数患者起病隐袭,表现为乏力、虚弱、头晕、体力活动后气短和其他贫血的伴发症状以及不明原因的发热等。体格检查可见苍白,约1/3患者有黄疸和肝肿大,半数以上有轻中度脾肿大。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简称PNH,是一种获得性红细胞膜缺陷引起的慢性溶血。其特点为常在睡眠后解酱油色或葡萄酒色尿。可伴全血细胞减少、感染和血栓形成。 本病虽少见,但近年来有增多趋势。我国北方多于南方。半数以上发生在20-40岁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与遗传及种族无关。本病起病隐袭缓慢,呈慢性过程,以贫血、出血为首发症状者较多,以血红蛋白尿起病者较少。且本病可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相互转化。中位数生存期约10年,也有长达20年以上。治疗主要为对症及支持治疗,防治并发症。国内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为出血及感染。
临床表现1.睡眠后酱油样或葡萄酒色尿发作史。 2.贫血及出血,出血少见且轻。 3.感染和发热。 4.黄疸、肝脾轻度肿大。 5.血栓形成。
执业医师考试相关医学资源下载汇总贴(6月21日更新)
》作者:tingting 发表于:2007-6-13 9:28:07 最后发贴:版主:[em02][em......" href="//bbs.med66.com/dispbbs.asp?boardID=62&ID=8405&page=1">
★问题所属科目:临床执业医师---内科学(含传染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