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执业医师 > 辅导精华 > 正文

感染性休克发病机制-临床医师辅导

感染性休克发病机制是2013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的内容之一,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了相关资料以便大家更好地复习。

感染性休克可继发于以释放内毒素的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的感染,如急性腹噗炎、胆道感染、绞窄性肠梗阻及泌尿系感染等,亦称内毒素性休克。内毒素与体内的补体、抗体或其他成分结合后,可刺激交感神经引起血管痉挛并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同时,内毒素可促使组胺、激肽、前列腺素及溶酶体酶等炎症介质释放,引起全身性炎症反应,结果导致微循环障碍、代谢紊乱及器官功能不全等。然而,在确诊为感染性休克的患者中,可能未见明显的感染病灶,但具有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①体温>38℃或<36℃;②心率90次/分;③呼吸急促>20次/分或过度通气,PaC02<35mmHg;④白细胞计数>12×109/L或<4×109/L,或未成熟白细胞>10%。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