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治疗是临床执业医师考试需要了解的内容,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了相关知识点,以便广大考生参考学习。
机械通气是治疗呼吸衰竭的主要措施。治疗原则是氧疗和改善氧合功能并积极处理原发病。当肺泡通气不足、肺泡氧分压下降、二氧化碳分压升高所致的高碳酸血症性呼吸衰竭时,机械通气能有效地改善通气;而当通气与换气损害共存的呼吸衰竭,患者缺氧的程度比二氧化碳潴留的程度严重,其治疗应在氧疗的基础上改善通气。
1.机械通气治疗的主要目的
维持适当的通气量,使肺泡通气量满足机体需要;改善气体交换功能,维持有效的气体交换;减少呼吸肌作功;肺内雾化吸入治疗;预防性机械通气。
2.机械通气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①适应证:主要用于开胸术后或败血症、休克、严重创伤情况下的呼吸衰竭预防性治疗;
②禁忌证:机械通气一般无绝对禁忌证。但在大咯血急性期,张力性气胸、肺大疱未适当处理前应慎用。双侧肺呼吸动力学参数严重不均者,应尽量采用双侧肺通气。低血容量或低血压的患者以及颅脑损伤、颅内高压的患者在适当处理前,也应严格掌握机械通气指征。
3.常见机械通气模式
① 辅助/控制通气(A/C):A/C模式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通气模式之一。②间隙指令通气(IMV):呼吸机按预设的呼吸周期或呼吸频率送气,每个送气过程由预设潮气量、吸气时间完成,两次送气之间为自主呼吸。若呼吸机送气由自主呼吸触发,则为同步间隙指令通气(SIMV)。③压力支持通气(PSV):为一种部分通气支持方式,由自主呼吸触发呼吸机送气,当气道压力达到设定水平时转为呼气,适用于有一定自主呼吸能力的呼吸衰竭患者。
4.并发症
①呼吸机相关肺损伤;②血流动力学影响胸腔内压力升高,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下降;③呼吸机相关肺炎;④气囊压迫致气管-食管瘘。
5.呼吸机的撤离
当病人的一般情况好转和稳定,呼吸功能明显改善,内环境紊乱得以纠正并稳定即可以考虑撤离呼吸机。要根据病人的不同病情选用适当的撤机方法。常用的撤机方法有如下几种:
①直接撤机;②间断T形管试验性撤机;③SIMV过渡撤机;④PSV过渡撤机;⑤SIMV+PSV过渡撤机。
6.无创机械通气
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多种急、慢性呼吸衰竭。
7.其他通气技术
高频通气、液体通气、气管内吹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