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学知识

首页 > 口腔医学知识 > 牙槽外科 > 正文

进入上颌窦的牙根取出方法

1、多发生于上颌6、7,特别是6的腭侧根和7的近中颊根。

2、牙根进入上颌窦后的情况:

(1)牙根完全进入上颌窦——阻力突然消失,牙槽窝内不见牙根,窝底出血;根尖上方探及大空腔;鼻腔鼓气时,出现牙槽窝漏气征象;X线检查可见牙根位于窦腔内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窦底已穿破而牙根粘附于窦底黏膜上——一般是有慢性炎症的较少断根,可能出现牙槽窝漏气现象;X线检查牙根位于窦底穿通处的边缘,未远移。

(3)牙根移至窦底黏膜下方,未穿破黏膜——检查时可见牙根向深方移动,但无牙槽窝漏气征象;X线检查牙根未超越上颌窦底。

3、方法:可用翻瓣去骨法取出——在颊侧做一较大的梯形瓣,近中切口应考虑到作上颌窦前壁开窗的可能,而应留有向前延伸的余地;去除颊侧骨板至窦底水平,取腭根时应去除牙槽中隔;如牙根未完全进入窦腔内,通常可直视下发现并取出;如在窦底水平未找到牙根,可向上去除窦前壁骨板,直到找到牙根。

为减少损伤可结合冲洗法——使上合平面与地面平行;将冲洗器深入窦腔,用无菌NS向远中方向用力冲向上颌窦上壁,使水流方向从上壁向后,再向前下方流动,经扩大的穿孔流入口腔;检查冲洗物及创口,牙根是否被冲出或已冲至穿孔附近,最后取出牙根。

去除牙根后,窦底穿孔大者按口腔上颌窦瘘处理,穿孔小可与一般牙拔除术后处理相同。术后应使用抗生素和滴鼻剂防止上颌窦感染。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