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公卫执业医师考试大纲-流行病学由医学教育网整理如下:
单元
|
细目
|
要点
|
一、绪论 |
流行病学基本概念 |
(1)流行病学定义 |
(2)学科特点 |
(3)主要用途 |
二、疾病的分布 |
1.疾病频率测量指标 |
(1)发病率、罹患率、患病率、感染率、续发率、死亡率、病死率、生存率、PYLL、DALY |
(2)发病率、患病率与病程之间的关系;发病率与患病率的比较;死亡率与病死率的比较 |
2.疾病的流行强度 |
(1)散发 |
(2)流行 |
(3)暴发 |
(4)大流行 |
3.疾病的分布特征 |
(1)人群分布 |
(2)地区分布 |
(3)时间分布 |
(4)人群分布与时间分布的综合描述 |
(5)疾病的人群、地区、时间的综合描述 |
三、描述性研究 |
1.概述 |
(1)定义 |
(2)主要类型及基本特征 |
(3)主要用途 |
2.现况研究 |
(1)概念、特点、主要用途、优缺点 |
(2)普查与抽样调查的概念、用途及各自的优缺点 |
(3)影响样本大小的因素 |
(4)常用抽样方法与特点 |
(5)常见偏倚的种类及其控制 |
3.生态学研究 |
(1)概念和用途 |
(2)主要类型 |
(3)优缺点 |
|
五、病例对照研究 |
1.概述
|
(1)定义与基本原理 |
(2)主要用途 |
2.设计 |
(1)病例的选择 |
(2)对照的选择 |
(3)研究因素的确定 |
(4)影响样本大小的因素 |
(5)匹配设计 |
3.资料分析 |
(1)成组资料、匹配资料、分层分析 |
(2)0R值及95%可信区间 |
(3)PAR% |
(4)功效(把握度) |
4.主要偏倚及其控制 |
选择偏倚、信息偏倚、混杂偏倚 |
5.主要优缺点 |
优点及局限性 |
六、流行病学实验研究 |
1.概述
|
(1)定义、特征、主要类型 |
(2)主要用途 |
2.临床试验 |
(1)概念、目的、分期和特点 |
(2)研究人群的选择 |
(3)分组方法 |
(4)影响样本大小的因素 |
(5)设立对照 |
(6)盲法 |
(7)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
(8)疗效评价指标 |
3.现场试验和社区试验 |
(1)概念、目的 |
(2)效果评价指标 |
4.主要偏倚及其控制 |
选择偏倚、信息偏倚、混杂偏倚 |
5.主要优缺点 |
优点和局限性 |
七、筛检及其评价 |
1.概述
|
(1)筛检的概念、目的、用途、类型 |
(2)筛检的实施原则 |
2.筛检试验的评价 |
(1)筛检试验的定义 |
(2)筛检试验的评价方法 |
(3)真实性评价指标 |
(4)可靠性评价指标 |
(5)筛检试验阳性结果截断值的确定对灵敏度和特异度的影响 |
3.筛检效果的评价 |
(1)预测值及其影响因素 |
(2)收益的定义及提高收益的方法 |
(3)生物学效果评价指标 |
(4)卫生经济学效果评价指标 |
(5)主要偏倚及其控制 |
八、偏倚及其控制 |
1.概述 |
(1)偏倚的概念 |
(2)偏倚的类型 |
(3)各类偏倚中常见的种类与特点 |
(4)偏倚的测量 |
2.偏倚及其控制 |
(1)选择偏倚及其控制 |
(2)信息偏倚及其控制 |
(3)混杂偏倚及其控制 |
九、病因与因果关系推断 |
1.病因的概念
|
(1)基本概念和病因模型 |
(2)疾病发生的多因性 |
2.病因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
(1)主要方法 |
(2)实施步骤 |
3.流行病学病因推断 |
(1)关联与因果 |
(2)因果推断的基本原则 |
十、预防策略 |
1.基本概念
|
(1)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
(2)医学模式的发展 |
2.疾病的三级预防 |
(1)第一级预防的概念 |
(2)第二级预防的概念 |
(3)第三级预防的概念 |
3.健康保护与健康促进 |
(1)健康保护的概念 |
(2)健康促进的概念 |
4.高危策略与全人群策略 |
(1)概念 |
(2)优点及局限性 |
十一、公共卫生监测 |
1.概述 |
(1)基本概念 |
(2)目的和意义 |
(3)监测的分类 |
2.方法、步骤及评价 |
(1)监测的方法及步骤 |
(2)监测系统的主要评价指标 |
十二、传染病流行病学 |
1.传染过程 |
(1)病原体:与致病相关的特征,病原体的变异,病原体在宿主体外的生存力 |
(2)宿主:各种防御机制,遗传易感性 |
(3)传染过程的结局 |
2.传染源 |
(1)定义 |
(2)种类:病人、病原携带者、动物 |
(3)潜伏期、传染期的概念及流行病学意义 |
3.传播途径 |
(1)传播因素及传播途径的概念 |
(2)各种传播途径传播的特点 |
(3)垂直传播及水平传播的概念 |
4.人群易感性 |
(1)影响人群易感性的因素 |
(2)人群易感性与流行的关系 |
5.流行过程 |
(1)疫源地发生条件、范围及消灭条件 |
(2)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自然因素及社会因素 |
6.传染病的预防策略与措施 |
(1)预防与控制策略 |
(2)疫情管理:报告病种类别、责任报告人、报告时限、疫情报告工作考核 |
(3)针对传染源的措施 |
(4)针对传播途径的措施 |
(5)针对易感人群的措施 |
(6)传染病暴发的应急措施 |
7.计划免疫及其评价 |
(1)免疫种类 |
(2)免疫规划 |
(3)预防接种的效果评价 |
十三、暴发调查 |
1.基本概念
|
(1)暴发的概念 |
(2)常见暴发的种类 |
2.方法和步骤 |
(1)传染病暴发 |
(2)食物中毒 |
(3)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
(4)处置原则 |
十四、性传播疾病及艾滋病 |
1.病原学
|
(1)基本概念 |
(2)病原学特点 |
2.流行过程 |
(1)传染源 |
(2)传播途径 |
(3)人群易感性 |
3.流行特征 |
(1)地区分布 |
(2)时间分布 |
(3)人群分布 |
4.防治策略与措施 |
(1)策略 |
(2)措施 |
十五、病毒性肝炎 |
1.病原学
|
(1)类型 |
(2)病原学特点 |
2.流行过程 |
(1)传染源 |
(2)传播途径 |
(3)人群易感性 |
3.流行特征 |
(1)地区分布 |
(2)时间分布 |
(3)人群分布 |
4.防治策略与措施 |
(1)策略 |
(2)措施 |
十六、肺结核 |
1.病原学
|
(1)类型 |
(2)病原学特点 |
2.流行过程 |
(1)传染源 |
(2)传播途径 |
(3)人群易感性 |
3.流行特征 |
(1)地区分布 |
(2)时间分布 |
(3)人群分布 |
4.防治策略与措施 |
(1)新生儿卡介苗接种 |
(2)病例发现 |
(3)督导短程化疗 |
(4)药物预防性治疗 |
(5)切断传播途径 |
十七、感染性腹泻 |
1.病原学 |
(1)类型 |
(2)病原学特点 |
2.流行过程 |
(1)传染源 |
(2)传播途径 |
(3)人群易感性 |
3.流行特征 |
(1)地区分布 |
(2)时间分布 |
(3)人群分布 |
4.防治策略与措施 |
(1)策略 |
(2)措施 |
十八、医院感染 |
1.医院感染概述 |
(1)定义 |
(2)分类和特征 |
2.医院感染发生的原因 |
(1)促使患者易感性升高的因素 |
(2)医院环境因素 |
3.医院感染的状况 |
医院感染的监测 |
4.医院感染的控制和管理 |
医院感染管理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