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角色类型是心理护理学内容,病人角色转变几种类型有:
⑴角色适应:
病人基本上已与病人角色的“指定心理活动和行为模式”相符合。表现为比较冷静,客观地面对现实,关注自身的疾病,遵行医嘱,主动采取必要的措施减轻病痛。病人角色适应的结果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⑵角色缺如:
没有病人角色的“指定心理活动和行为模式”。多发生在常态角色向病人角色转化时,或发生在疾病突然加重时。表现为意识不到有病,或否认病情的严重程度,其原因是病人不能接受现实而采用否认心理。有时,那些自信心强、自认为能把握自己的人不愿意扮演病人角色;有时疾病会影响就业、入学或婚姻等,使病人处于某种现实矛盾中而不愿承担病人角色。所以护理人员对这类病人要多介绍一些有关的医学知识,使其正视疾病,尽快进入角色。工作中不要过分强调诊断的结果,也不要让病人相信什么,只是遵循科学的治疗原则,促进病人的康复。
⑶角色冲突:
这是指个体在适应病人角色过程中与其病前的各种角色发生心理冲突,使病人焦虑不安、烦恼,甚至痛苦。人在社会上总是充当多种社会角色的,患病意味着要从正常的社会角色向病人角色转化。当某种非病人角色强度超过求医动机时,病人就容易发生心理冲突。非病人角色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个性特征等因素会影响心理冲突的激烈程度,使患者进入病人角色发生困难。
⑷角色恐惧:
病人对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表现为过多考虑疾病的后果,对自身健康过度悲观而无法摆脱,产生焦虑和恐惧,导致“病急乱求医,滥用药”或拒绝就医的行为。因此,护理人员要对这些病人进行心平气和的、有目的的心理护理和药物治疗护理,同时,耐心地讲解疾病知识,必要时用各种方法来驱逐焦虑和恐惧,如护士应主动给病人以帮助,细心地倾听他们的不满,满足其需要,尽可能地排除不良刺激,等等。
⑸角色强化:
角色强化多发生在由病人角色向常态角色转化时。由于适应了病人的生活,产生了对疾病的习惯心理,即按时打针、吃药,按医嘱办事成了自己的行为模式。虽然躯体疾病已康复,但病人的依赖性加强和自信心减弱,心理上产生了“衰弱感”,对自己的能力表示怀疑,对承担原来的社会角色恐慌不安,安心于已适应的病人生活模式,不愿重返原来的生活环境。
⑹角色减退:
已进入角色的病人,由于强烈的感情需要,或因环境、家庭、工作等因素,或由于正常社会角色的责任、义务的吸引,可使病人角色行为减退。此时,病人不顾病情而从事力所不及的活动,表现出对伤病的考虑不充分或不重视,从而影响疾病的治疗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例如,一位患高血压病住院治疗的老先生,得知患癌症的老伴想吃水果,于是就偷偷跑出医院买苹果送到家中,结果因劳累使病情加重。这就是丈夫角色冲击了病人角色,造成病人角色减退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