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单单凭齿状线来区分内、外痔我认为不妥。原因是根据内、外痔的定义(七版外科学P506)。内痔是发生于肛垫下的支持结构,外痔是齿状线远端静脉丛栓塞或血栓引起,而齿状线仅仅是一环行齿状结构,与肛垫有着较大的区别。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讲是不正确的。所以A、B选项都应该选择。
请老师释疑!谢谢!
【回答】学员scshilujie,您好!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齿状线——直肠与肛管交界处:位于肛管内面,是由肛瓣和肛柱下端所围成的一个锯齿形环形线,它是粘膜和皮肤的分界线,其上、下的组织来源、血供、静脉回流、淋巴引流以及神经管理均不同,其上的静脉曲张称内痔,其下的静脉曲张称外痔。
肛垫:位于直肠、肛管结合处,亦称痔区,为一宽约1.5cm环状海绵组织带,内富含血管、结缔组织、弹性组织及纤维肌性组织(Treitz肌)。Treitz肌呈网状结构缠绕直肠静脉丛,将肛垫固定于内括约肌上。协助括约肌封闭肛门,并感受肛门精细感觉。
祝您学习愉快!
【追问】首先,感谢老师的回答!
“其上的静脉曲张称内痔,其下的静脉曲张称外痔”,这一描述不管是七版外科学(七版内科学没有痔的相关内容)还是2012应试指南,我都没有找到原文。请问老师齿状线与肛垫在解剖学上是什么关系:肛垫是否在齿状线以上区域?
【回答】学员scshilujie,您好!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祝您学习愉快!
★问题所属科目:临床执业医师---消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