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基础护理 > 正文

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有了新法

日本京都大学日前发表公报说,其研究小组开发出一种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新方法,通过检查血液中两种小核糖核酸数量的变化,能以很高的准确率确定患者是否患上了类风湿性关节炎。

小核糖核酸是一类不编码制造蛋白质的单链核糖核酸分子,主要参与控制基因表达。类风湿性关节炎是手脚等关节部位的慢性炎症,往往会导致关节和周边骨骼功能破坏和畸形。目前,日本国内约有60万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但是利用以前的检查方法,约有30%的患者难以得到早期诊断。

京都大学特聘副教授吉富启之率领的研究小组,对约100名因患类风湿性关节炎而关节疼痛和变形的患者血液进行了检查,发现被称为“miRNA-24”和“miRAN-125a―5p”两种小核糖核酸的数量增加。

研究小组以这两种小核糖核酸为指标,实际对患者进行检测,发现能以约90%的准确率确定他们是否患上类风湿性关节炎。

吉富启之说:“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尽早进行治疗非常重要,新方法与原有的检查方法相结合,能进一步提高诊断精确度。通过研究小核糖核酸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的关系,还有助于开发新的治疗方法。”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