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主治医师考试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外科主治医师考试 > 辅导精华 > 正文

原发性骶骨肿瘤-外科辅导

原发性骶骨肿瘤是外科主治医师考试需要了解的知识点,医学教育网小编搜集整理了相关资料,便于各位同学复习备考!

原发于骶骨的肿瘤比较常见,以脊索瘤最多见,约占原发性骶骨肿瘤的55%以上,骨巨细胞瘤次之。脊索瘤理论上讲是残留在骨组织中的迷走脊索组织,是从残余或异位的胚胎脊索中产生的。原发于骶骨的肿瘤的共同特点是发展缓慢,早期症状轻微,逐渐出现括约肌压迫症状,由于骶骨解剖结构的缘故加之肠气的影响,在骶骨肿瘤早期骨质破坏范围较小时,X线平片不易被发现。下面着重介绍脊索瘤(chordoma)。

【病理】

瘤体大小不一,色灰红,质地软,表面呈结节状或分叶状,切面灰白色有大小不等的空腔,内含黏液样物质。镜下见肿瘤细胞呈分叶样结构,细胞散在或排列成索条或小巢。骶脊索瘤可分为两种:一种体积大,胞质中有大小不等的空泡,核呈泡状,称为液滴状细胞;另一种体积小,呈星芒状,胞质内无空泡称为星形细胞。电镜下见脊索瘤有特殊的线粒体内质网复合体,并有桥粒连接。

【诊断】

1.临床表现:最早出现的症状是局部持续性疼痛,逐渐出现肿块和括约肌功能障碍。直肠指检时发现肿块,表面光滑,基底部固定,骨性硬度,有压痛。有时肿块可从背侧膨胀隆起,累及骶神经时可出现排尿、排便失禁。

2.特殊检查:

(1)X线表现:受累骨中心部溶骨性破坏,溶骨区内有残余骨的阴影,骨皮质膨胀,边缘变形,骨内正常结构消失,骨病灶周围可见软组织阴影,内有散在的致密点。

(2)CT表现:平扫时表现为尾部骨质破坏,软组织肿块转移或压迫直肠、臀肌和骨盆肌。肿瘤内常见点状高密度影,增强扫描后见肿瘤边缘部分强化较明显,中央也有轻度强化。

(3)MRI表现:能清楚显示脊索瘤的范围和生长方向,特别是向椎管内生长情况。T1加权图像上肿瘤信号平均,多数为低、等或混合信号,T2加权图像上则显示高信号。

3.鉴别诊断:有时需与骶骨巨细胞瘤、骶骨转移性肿瘤相鉴别。

4.诊断标准:

(1)好发年龄:多在40~50岁,男性多于女性。

(2)好发部位:骶尾骨和颅底的蝶枕软骨结合处,一般为单发。

(3)主要症状:疼痛、肿块和括约肌功能障碍。

【治疗】

外科手术治疗是首选的方法,但一般不能彻底切除,故在术后再配合放疗。原发性骶骨的脊索瘤术前应做好肠道准备。

【疗效标准及预后】

术后极易复发,但一般不发生转移。预后与组织学成分有关,星状细胞多时,恶性程度高,液滴状细胞多时,预后较好。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2026年外科主治课程

报名/考试不过 按协议重学

1780

了解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