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妇产科护理 > 正文

软产道介绍/异常

软产道介绍:

软产道是由子宫下段、宫颈、阴道及骨盆底软组织构成的管道。

(1)子宫下段的形成:子宫下段由非孕时长约1cm的子宫峡部形成。临产后的规律宫缩进一步使子宫下段拉长达7~10cm.由于子宫肌纤维的缩复作用,子宫上段的肌壁越来越厚,子宫下段的肌壁被牵拉越来越薄。由于子宫上下段的肌壁厚薄不同,在两者间的子宫内面有一环状隆起,称为生理缩复环。

(2)宫颈的变化

①宫颈管消失:临产前的宫颈管长约2cm,临产后宫颈内口向上向外扩张,宫颈管形成漏斗形,随后宫颈管逐渐变短直至消失,成为子宫下段的一部分。初产妇多是宫颈管先消失,宫颈外口后扩张;经产妇则多是宫颈管消失与宫颈外口扩张同时进行。

②宫口扩张:临产前,初产妇的宫颈外口仅容一指尖,经产妇则能容纳一指。临产后,宫口扩张主要是子宫收缩及缩复向上牵拉的结果。随着产程进展,宫口开全(10cm)时,妊娠足月的胎头方能通过。

(3)骨盆底、阴道及会阴的变化破膜后胎先露部下降直接压迫骨盆底,阴道粘膜皱襞展平使腔道加宽。肛提肌使5cm厚的会阴体变成2~4mm薄的组织,临产后,会阴体虽能承受一定压力,但分娩时若保护会阴不当,也容易造成裂伤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软产道异常:

软产道包括子宫下段、宫颈、阴道及外阴。软产道本身的病变可引起难产,生殖道其他部分及其周围病变也可影响软产道使分娩发生困难,但以前者较常见。软产道异常所致的难产远比骨产道异常所致的难产少见,因而易被忽略,造成漏诊。故应于妊娠早期常规行阴道检查,以了解生殖道及盆腔有无异常。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