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网小编根据内科主治医师考试大纲搜集了有关知识点,供广大考生参考;如下:
埋藏式心脏起搏器工作方式或性能的类型有以下几类。
①固定频率型(或非同步型)心室起搏
起搏器按规定的频率发放脉冲,刺激心室起搏,没有感知功能,对心脏的自身激动没有反应。这种工作方式适用于治疗心室率恒定缓慢的心律失常,以及用于短阵快速刺激。
②心室同步型
又可分为两类:一为R波触发型(VVT),起搏器按规定的频率发放脉冲刺激心室。如果心室有自身激动(QRS)发生,起搏器能够感知,这自身激动的QRS波触发起搏器,使之立即发放一次电脉冲,但此电脉冲恰好与自身心搏的QRS波同时发生,故心室不能应激。以此触发的脉冲为起点,起搏器重新安排脉冲发放周期。在这次脉冲以后规定的时间内(相当于起搏器规定频率的周期),若无自身心搏发生,则起搏器发放脉冲刺激心室起搏,以此机制避免起搏器与自身心搏的心律竞争。二为R波抑制型(VVI),起搏器按规定的频率发放脉冲刺激心室起搏,如果心室有自身激动发生,起搏器能够感知。这自身激动的QRS波抑制起搏器,使下一次脉冲不按原来周期发放,而是从自身激动的 QRS波开始重新安排周期,在此QRS波后规定的时间内(相当于起搏器规定频率的周期),若无自身心搏发生,则起搏器发放脉冲,刺激心室起搏,以此机制避免起搏器与自身心搏的心律竞争。本型应用最广,习惯上称为心室按需起搏器,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心室率缓慢的心律失常。
③心房同步型
原理同心室同步型一样,把电极置于心房,刺激心房起搏,起搏器又能感知心房的自身波动(P波),而重新安排脉冲的发放周期。感知心房自身激动而触发起搏器立刻释放脉冲者称为心房触发型(AAT),感知心房自身激动而抑制起搏器发放脉冲者称为心房抑制型 (AAI)。这种起搏方式适用于房室传导功能正常的窦率过缓患者。
④心房同步心室起搏型 (VAT)
心房和心室都放置电极,起搏器感知心房激动(P波),于延迟0.12~0.20s后触发脉冲释放,刺激心室起搏。适用于心房节律正常的房室传导阻滞患者。
⑤心房同步心室按需型 (VDD)
起搏器对心房和心室的激动都能感知,感知心房的自身激动(P波)后,触发脉冲释放,刺激心室起搏,其间延迟约0.12~0.20s.如果在这段时间内,心室有自身激动(下传的QRS波或心室异位搏动),则起搏器于释放刺激心室的脉冲以前,先感知心室的激动,此心室激动抑制起搏器释放刺激心室的脉冲。
⑥房室顺序心室按需型 (DVI)
心房和心室分别放置电极,每次激动,起搏器发出一对脉冲,分别刺激心房和心室,两者之间有0.12~0.20s延迟时间,保持房室收缩的生理顺序。起搏器能感知心室的自身激动而抑制脉冲释放。若自身心律的 R-R间隔短于起搏器的心房逸搏间期,起搏器不发放任何脉冲。若自身心律的R-R间隔长于起搏器的心房逸搏周期,起搏器首先发放脉冲刺激心房,若起搏的心房激动能下传心室(即P-R间期短于起搏器的A-V延迟时间),则此下传的QRS波抑制起搏器发放刺激心室的脉冲。若心脏的房室传导时间长于起搏器的A-V延迟时间,则起搏器释放刺激心室的脉冲,成为房室顺序起搏。这种起搏器适用于房率过缓伴有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
⑦房室全能型 (DDD)
对心房和心室都能刺激,对心房和心室的自身激动都能感知。感知心房自身激动后,触发刺激心室的脉冲,其间有0.12~0.20s延迟时间。感知心室自身激动后抑制释放刺激心房及心室的脉冲。如果在 QRS波后规定的时间内(起搏器的最低频率限度)没有心脏自身的激动,则起搏器释放刺激心房的脉冲,如果在起搏的心房激动后规定的A-V间期内没有QRS波,则起搏器释放刺激心室的脉冲。故DDD型实际上包括了VDD型和DVI型两种工作方式,是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合并房室传导阻滞比较理想的起搏方式。
以上各种心房同步型和房室顺序型起搏方式都属于生理性起搏,由于它保持心房和心室的收缩顺序,其血液动力学效果比单纯心室起搏为优越。
⑧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起搏器
用以治疗以折返激动为机制的反复性心动过速。起搏器感知心动过速后,释放脉冲,以非同步连续刺激、期前刺激、短阵快速刺激、扫描刺激等方式,终止心动过速。主要适用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亦可用于经过严格选择的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⑨具有程序控制功能的起搏器
起搏器内具有微处理器,埋入体内后,由体外的程序控制器发出电磁信号,调变起搏器的工作方式及工作参数、频率、刺激强度、脉冲宽度、感知灵敏度、不应期、房室延迟时间、起搏
工作方式等。这样起搏器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施以最适工作方式及工作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