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大出血是中医助理医师考试会涉及到的知识点,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请参考。
上消化道大出血:
一、概念
上消化道大出血系指屈氏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上段空肠以及胰管和胆道的出血。 上消化道大出血一般是指在数小时内的失血量超出1000ml或循环血容量丢失20%以上 者。如有呕血、黑便而无周围循环衰竭者称为显性失血;仅表现为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而无其他表现者,称为隐性出血。
二、病因
1.上胃肠道疾病
其中胃、十二指肠溃疡为本病最常见的病因 .
2.门静脉高压所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
(1)肝硬化 结节性肝硬化、虚吸虫病性肝纤维化、胆汁性肝硬化等。
(2)门静脉阻塞 门静脉炎、门静脉血栓形成、门静脉受邻近肿块压迫。
(3)肝静脉阻塞 肝静脉阻塞综合征。
3.上胃肠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疾病
(1)胆道出血 胆管或胆囊结石、胆道蛔虫病、胆囊或胆管癌等。
(2)胰腺疾病 累及十二指肠胰腺癌、。急性胰腺炎并发脓肿溃破。
(3)动脉瘤破入食管、胃、十二指肠 主动脉瘤、肝或脾动脉瘤破裂。
(4)纵隔肿瘤或脓肿破入食管
4.全身性疾病
三、临床表现
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表现取决予出血病变的性质、部位、失血量与速度、患者年龄、心肾功能等情况。
1.呕血与黑便 为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特征性表现 .
2.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
在出血性周围循环衰竭发展过程中,临床上可出现头晕、心悸、恶心、口渴、黑蒙或晕厥,皮肤灰白或湿冷,按压甲床星苍白且不易恢复;静脉充盈差,体表静脉瘪陷;疲乏无力,进一步出现精神萎靡、烦躁不安,甚至反应迟钝、意识模糊。老年人器官储备功能低下,加之老年人常有脑动脉硬化、高血压病、冠心病、慢支等,虽出血量不大,也可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增加死亡危险因素。
3.氮质血症 可分为以下3种:
(1)肠源性氮质血症
(2)肾前性氮质血症
(3)肾性氮质血症
4.发热
5.对消化性溃疡疼痛及肝硬化功能的影响
四、诊断
(一)上消化遭大出血的早期识别
上消化道大出血引起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的征象先于呕血、黑便,所以必须与其他原因引起的休克鉴别。需要时可进行上消化道内镜和直肠检查,借以发现朱呕出或便出的血液。
(二)出血量的估计
成人大出血征象:患者须卧床才不头晕,心率>120次/分,收缩压<80mmHg或较基础血压降低25%以上,血红蛋白<70g/L.
(三)出血持续或停止判断
有下列迹象者,有继续出血或再出血,须及时处理:①反复呕血,或黑便次数增多;②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经治疗未明显改善,或暂好转又有波动,中心静脉压不稳定;③RBC、Hb、血细胞比容继续下降,网织红细胞计数持续增高;④补液与尿量足够的情况下血BUN持续或再次升高。
(四)病因诊断
出血的病因诊断除根据过去史、症状与体征外,还应靠特殊检查来确定其病因及部位。
1.胃镜检查 胃镜是目前诊断上消化道出血病因的首选检查方法。
2.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 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是发现血管畸形、血管瘤等血管病变致消化道出血的唯一方法,一般不作为首选。
3.X线钡餐检查 主要用于患者有胃镜检查禁忌或不愿进行胃镜检查者。
五、治疗
(一)一般治疗
加强护理,严密监测心率、血压、呼吸、尿量及神志变化。
(二)补充血容量
尽快建立有效的静脉输液通道,输血。
(三)止血措施
1.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的止血措施
(1)药物止血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时,选用血管加压素静脉注射。
(2)气囊压迫止血
(3)内镜治疗
(4)经皮经颈静脉肝穿刺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
(5)手术治疗
2.非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的止血措施 最常见于消化性溃疡 .
(1)提高胃内pH的措施主要是静脉内使用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目前常用的有H2受体拮抗剂,如西咪替丁。
(2)局部止血措施冰盐水洗胃,胃内注入去甲肾上腺素溶液。
(3)内镜下止血
(4)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