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助理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助理医师 > 辅导精华 > 正文

缺铁性贫血-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

缺铁性贫血是中医助理医师考试会涉及到的知识点,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请参考。

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因体内用来合成血红蛋白的贮存铁缺乏 ,使血红蛋白合成量减少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

本病是贫血中最常见的类型。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慢性失血

慢性失血等于失铁,是引起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

2.需铁量增加而摄入量不足

3.铁的吸收障碍

铁的吸收主要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胃酸可促进吸收。

二、临床表现

1.本病发展缓慢,常出现原发病的表现。

2.贫血的表现和一般贫血相似,疲乏无力,面色苍白,心悸气急,头昏眼花。

3.因组织缺铁而导致各种临床表现。

(1)患儿精神发育异常和行为改变,对外界反应差,易激惹,注意力不集中。

(2)劳动耐力降低。

(3)缺铁影响小儿细胞免疫功能,表现为T细胞数目减少等。

(4)缺铁使抗寒能力降低,T3水平减低。

(5)严重贫血还可致黏膜组织变化和外胚叶营养障碍,出现口炎,舌炎,萎缩性胃炎和胃酸缺乏,皮肤干燥,毛发干枯脱落,指甲扁平、脆薄易裂和反甲,甚至出现吞噬困难及异食癖。

三、实验室检查

1.血象

严重患者可表现为典型的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红细胞平均体积64.4μmol/L,

转铁蛋白饱和度常降至15%以下。

4.血清铁蛋白测定 血清铁蛋白(SF)低于12μg/L可作为缺铁依据。

5.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测定

FEP与铁结合成为血红素,再与球蛋白结合成血红蛋白。缺铁时,FEP升高,FEP>4.50μg /gHb时有诊断意义 .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典型病例诊断不难,根据:有明确的缺铁病因和临床表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铁64.4μmol/L,转铁蛋白饱和度4.5μg/2Hb;骨髓铁染色阴性。上述实验指标中以骨髓可染铁及血清铁蛋白测定最有诊断意义。 另外,铁剂治疗试验也是确定本症方法之一。

缺铁性贫血患者服用铁剂后,短时期网织红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常于5~10天到达高峰,平均达0.06~0.08,以后又下降,随后Hb上升。

五、治疗

(一)病因治疗

病因或原发病确诊后必须进行积极的治疗。对于有潜在缺铁的因素均应想到有缺铁的可能,应尽早查明给予补充,以防止发展成严重缺铁性贫血。

(二)铁剂治疗

1.口服铁剂 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首选方法。 常用药:硫酸亚铁,一般2个月恢复正常,继续用药3~6个月。

2.注射铁剂 应慎用,掌握好适应证。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中医助理医师-高效定制班

2025年新课

4280

查看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