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网小编搜集了有关检验技师考试的复习知识点,整理如下:
1.肾前性原因
主要是肾缺血。由于肾小球的滤过功能还取决于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有效滤过压,所以当机体发生严重脱水(如严重烧伤、剧烈呕吐、长期腹泻等)、水肿、大失血、心力衰竭及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时,使有效血容量减少,造成肾血流量减少和肾小球有效滤过压降低,导致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肾小管在机体的调节下对尿素、钠、水的重吸收增加,但由于肾小管对肌酐不吸收,故血尿素氮浓度上升而不伴肌酐上升,BUN/Cr比值明显增大可高达40∶1 (正常饮食情况下BUN/Cr 比值为15∶1~24∶1);尿肌酐因水的重吸收被浓缩而增高,故尿Cr/血Cr 比值增大。
2.肾性原因
(1)肾性疾病如肾小球肾炎、肾积水、肾结核、肾中毒(肾毒性物质包括两类:外源性如某些药物、有机溶剂和重金属;内源性如肌红蛋白、血红蛋白和尿酸) 等使肾组织坏死,肾单位数量减少,肾小球滤过面积减少, 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到正常的50%以下时,血尿素氮和肌酐都增高,但尿素氮增高比肌酐更为显著(由于肾小管对尿素的重吸收作用和肾小管对肌酐的分泌作用),BUN/Cr 比值增大;尿Cr/血Cr 比值无明显改变。
(2) 肾小管急性坏死时,肾小管对尿素、钠和水的重吸收减少,BUN/Cr比值可降低至10∶1,尿肌酐因水排出增加被稀释而降低,尿Cr/血Cr比值降低。肾性原因常伴有相应的尿蛋白变化,尿蛋白明显增加常发生于严重的肾小球病变,轻度增加常表示是肾小管损害。
3.肾后性原因
如前列腺肥大、尿路结石、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等所致尿道阻塞, 使上部压力增高,肾肿胀,肾小球滤过减少甚至停止,此时血尿素氮及肌酐水平均上升,且尿素氮上升幅度比肌酐高(尿道压力上升加快尿素、水的重吸收, 而肌酐不被肾小管重吸收),故BUN/Cr 比值增大;尿Cr/血Cr 比值增大。根据临床症状,肾前性与肾后性原因不难鉴别。在分析中要注意的是:由于BUN/Cr 和尿Cr/血Cr 比值的波动较大,故这种判断只能粗略的提供参考,不能认为是一种可靠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