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表现
妊娠期牙龈症状的临床变化常见于妊娠期4~9个月时,有效地控制菌斑可使病变逆转。
一、妊娠期龈炎:患者一般在妊娠期之前即有不同程度的牙龈炎症,从妊娠2~3个月后开始出现明显症状,至于8个月时达到高峰,且与血液中孕酮水平相一致。分娩后约2个月时,牙龈炎症可减轻至妊娠前水平。妊娠期龈炎可发生于个别牙或全口牙龈,通常以前牙区为重。牙龈边缘呈现鲜红色或暗红色,质地松软、光亮,可见显著的炎症性肿胀、轻触牙龈极易出血。一般没有明显疼痛,但严重时可以看到牙龈局部形成白色膜状物或溃疡,有轻度疼痛。
二、妊娠期龈瘤:也称作孕瘤。通常在妊娠第3个月,牙齿之间的牙龈部分出现局限性增生肿胀,可有蒂状组织与深层牙龈相连。龈瘤生长较快,颜色鲜红,质地松软,易出血,一般直径不超过2cm.临床上也可见到因妊娠期龈瘤过大而妨碍进食的患者。据报告妊娠期龈瘤在妊娠妇女中发生率约为1.8%~5%,多发生在个别排列不齐的牙齿周围。前牙尤其是下前牙唇侧多见。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妊娠期龈瘤的本质不是肿瘤,不具有肿瘤的特性。分娩后,妊娠期龈瘤大多数能自行缩小,但必须除去局部刺激物才能使病变完全消失。
诊断鉴别
辅助检查1.妊娠检查;2.血液学检查:血细胞分析排除贫血等,雌孕激素水平增高;3.X线检查:因可能影响胎儿发育,除非绝对必要,不推荐常规进行X线检查。
疾病诊断1. 孕期妇女,在妊娠期间牙龈炎症明显加重且易出血。
2. 临床表现为牙龈鲜红、质地松软、易出血,并有菌斑等刺激物存在。
3. 妊娠瘤易发生在怀孕的第四个月到第九个月。
鉴别诊断1. 菌斑性龈炎:患者年龄不局限于青春期前后,牙龈炎症状况一般与牙颈部和牙龈沟内的菌斑及牙石量有关。牙龈的炎症一般局限于牙龈边缘和龈乳头,严重时也可波及附着龈。
2. 白血病的龈病损:多发生在儿童及青年急性白血病患者,口腔表现多为牙龈明显肿大,波及牙间乳头、边缘龈和附着龈,外形不规则呈结节状,颜色暗红或苍白(为病变白细胞大量浸润所致,并非牙龈结缔组织本身的增生)。有的牙龈发生坏死、溃疡,有自发痛,口臭,牙齿松动。牙龈和黏膜自发性出血,且不易止住。由于牙龈肿胀,出血,口腔自洁作用差,使菌斑大量堆积,加重牙龈炎症。多伴有乏力、发热、贫血等全身症状,可有局部和全身淋巴结肿大。血细胞分析和血涂片检查可发现白细胞数目及形态异常,骨髓检查可明确诊断。
3. 遗传性牙龈纤维瘤病:牙龈增生严重,通常波及全部牙龈,唇舌侧牙龈均可发生,常覆盖牙面2/3以上,以至影响咀嚼,妨碍恒牙萌出。增生牙龈表面呈结节状、球状、颗粒状。牙龈颜色粉红,质地坚韧,无明显的局部刺激因素。在牙龈增生的基础上如果有大量菌斑堆积,亦可伴有牙龈的炎症。增生的牙龈组织在牙齿脱落后可缩小或消退,本病有明显的遗传倾向。
4. 早期牙周炎:牙龈炎症的同时存在较深部位的牙周支持组织炎性破坏(附着丧失),X线检查可见牙槽骨不同程度吸收。进行牙周治疗后炎症消退、病变静止,但已破坏的牙周支持组织难以完全恢复正常。
5. 药物性牙龈肥大:患者有癫痫或高血压、心脏病或接受过器官移植,并有苯妥英钠、环孢菌素、硝苯地平等服药史,一般在用药后的三个月即发病。牙龈增生起始于牙间乳头,随后波及牙龈缘,表面呈小球状或桑葚状,质地坚韧,略有弹性。牙龈色泽多为淡粉色。
6. 牙龈瘤:牙龈瘤好发于牙间乳头,通常呈圆形、椭圆形,大小不一,有的可与下方组织呈蒂状相连。主要分为色红、质软的血管性和肉芽肿性牙龈瘤和色粉红、质硬韧的纤维性牙龈瘤,一般无痛。多由残根、牙石、不良修复体等局部刺激引起,与机械性刺激和慢性炎症有关。
7. 龈乳头炎:局部牙龈乳头充血、肿胀,易出血。患者有疼痛感。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患区存在局部刺激因素,如食物嵌塞、不良修复体、异物、充填体形态不佳等,或由于剔牙不当造成。
8. 浆细胞性龈炎:目前多认为浆细胞龈炎是一种过敏性疾病,过敏原多种多样,如牙膏、口香糖等,一旦除去及停止与过敏原的接触,则病变可逐渐恢复、自愈。牙龈鲜红、肿大、松软易碎,表面似半透明状或颗粒状,极易出血,可同时发生于鼻腔或口腔黏膜,病理检查有助于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