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为伞形科植物白芷或杭白芷的干燥根。
「产地」白芷产于河南长葛、禹县者习称“禹白芷”;产于河北安国者习称“祁白芷”.杭白芷产于浙江、四川等省,习称“杭白芷”和“川白芷”.
「性状鉴别」白芷根圆锥形,头粗尾细,长10~25cm,直径1.5~2.5cm,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具同心性环状纹理。表面灰黄色至黄棕色;皮孔样横向突起散生,习称“疙瘩丁”.质硬,断面灰白色,显粉性,皮部散有多数棕色油点,形成层环圆形。气芳香,味辛、微苦。
杭白芷与白芷相似,主要不同点为横向皮孔样突起多四纵行排列,使全根呈类圆锥形而
具四纵棱;形成层环略呈方形。
「显微鉴别」白芷根横切面:①木栓层由多列细胞组成。②皮层和韧皮部散有油管,薄壁细胞内含有淀粉粒,射线明显。③木质部略呈圆形,导管放射状排列。
杭白芷横切面与上种相似,但木质部略呈方形,射线较多。
「成分」白芷与杭白芷均含挥发油及多种香豆精衍生物主要含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珊瑚菜素、比克白芷素等。
「理化鉴别」①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醚3ml,振摇后,静置20分钟,分取上清液1ml,加7%盐酸羟胺甲醇溶液与20%氢氧化钾甲醇溶液各2~3滴,摇匀,置水浴上微热,冷却后,加稀盐酸调节pH值至3~4,再加1%三氯化铁乙醇溶液1~2滴,显紫红色。
②取本品粉末0.5g,加水3ml,振摇,滤过。取滤液2滴,点于滤纸上,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蓝色荧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