Ⅱ型超敏反应是自身组织细胞表面抗原与相应抗体(IgG、IgM)结合后,在补体、巨噬细胞和NK细胞参与下引起细胞溶解和组织损伤为主的病理性免疫应答。又称为细胞毒型超敏反应或细胞溶解型超敏反应。
我们看一下Ⅱ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一)抗原
引起Ⅱ型超敏反应的抗原主要分两类:
1.自身组织细胞表面抗原:如血型抗原、自身细胞变性抗原、暴露的隐蔽抗原、与病原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等。
2.吸附在组织细胞上的外来抗原或半抗原:如药物(甲基多巴)、细菌成分、病毒蛋白等。
(二)抗体为IgG或IgM
参与Ⅱ型超敏反应的抗体主要是IgG和IgM.可激活补体经典途径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三)组织损伤机制
当体内相应抗体与细胞表面的抗原结合后,可通过以下三条途径杀伤带有抗原的靶细胞:
1.补体:靶细胞上的抗原和体内相应抗体IgG、IgM结合后,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最终在靶细胞膜表面形成膜攻击复合物,造成靶细胞因膜损伤而裂解。
2.调理吞噬作用:抗体IgG结合靶细胞表面抗原后,其Fc段与巨噬细胞、NK、中性粒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增强它们的吞噬作用。IgM与靶抗原结合后可通过激活补体,再以补体C3b与巨噬细胞表面C3b受体结合发挥调理作用。
3.ADCC效应:对固定的组织细胞,在抗体IgG和IgM介导下,与具有IgG Fc受体和补体C3b受体的巨噬细胞、NK细胞等结合,释放蛋白水解酶、溶酶体酶等,使固定组织溶解破坏。
特点:抗原或抗原抗体复合物存在于细胞膜上;介导的抗体是IgG和IgM;有补体、吞噬细胞、NK细胞参与;后果为靶细胞被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