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医生,在上世纪那缺医少药的年代,用一根针、一把草,为无数村民医治疾病。如今,随着卫生改革与发展的不断推进,乡村医生的生存和发展却面临困境,成为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问题。
村民健康的“守护神”
10月18日晚,定南县历市镇竹园村乡村医生赖胜尧忙碌了一天,刚刚睡下,又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吵醒。原来村民赖建国因给果树打了一天的农药中毒了。赖胜尧立即背起出诊箱,拿着手电筒,赶去出诊。走了近一个小时的山路到了赖建国家,当时赖建国脸色发白,浑身发冷。赖胜尧立即开始救治,打针、灌药、输液,等赖建国的身体渐渐好转时,天已经大亮了。
作为村里唯一的医生,今年72岁的赖胜尧从1964年当赤脚医生开始,走遍了村里的山山水水,救治了多少人他自己也数不清了。像这种紧急情况,每年他都要遇到好几回。赖胜尧不但医术好,而且医德高尚,收费低廉,遇到患者没有钱,他就先记着,至今他的账本上还记着患者欠下的4万多元药费,欠费时间最长的已25年,这笔药费1.8元。为了给村民们省点买药钱,赖胜尧在自家屋外2亩地里种上了板蓝根、红花等中草药。
赖胜尧只是中国数十万乡村医生中的一员。他们用瘦弱的肩膀,担起了保护农民健康的重担。以定南县为例,目前有235名乡村医生,他们当中许多人都是“全科医生”,既懂中医又懂西医。几十年来,乡村医生担负着对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并开展儿童计划免疫、妇幼保健、计划生育、健医学教 育网搜集 整 理康知识宣传和突发性事件的预防等公共卫生工作。有了他们,农村一般常见病得到了有效及时的处理,不但缓解了城市医院的压力,还减轻了农民的医疗费用。
生存状态不容忽视
一天又过去了,任春林有些无奈地关上了卫生室的大门。这天他看了3个病人,一个摔跤擦破了皮,两个得了感冒,总收款是48.5元。任春林是定南县龙塘镇桐坑村卫生室的医生,村里和他一样的好些年轻人都选择了外出务工,盖起了楼房,开上了轿车,而他还在家中那栋破旧的房子里,从事着救死扶伤的职业。妻子和亲友多次劝说他改行,但他放不下村里的乡亲们。可是面对日益稀少的病人,他不知自己还能坚持到什么时候。
收入微薄、生活困难是乡村医生目前普遍面临的问题。由于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城市化进程加快、医疗设备陈旧(基本上还是靠体温计、听诊器和血压计等“老三件”诊治疾病)、“新农合”冲击等原因,在村里看病的人越来越少,有时一天看不到几个病人,有的还要欠账。
在定南,有三分之一的乡村医生已经转行或远赴沿海发达城市从医,剩下的在岗乡村医生中,有三分之二的人半农半医,以农养医。任春林为了能维持卫生室,种了1000多棵脐橙,用来补贴生活。
养老问题则是乡村医生最担心的。不少乡村医生年过花甲,他们把青春年华都奉献给了农村卫生事业,如今即将步入老年的行列,后顾之忧也随之而来,根据《乡村医生从医管理条例》规定,男60岁、女55岁的乡村医生将不予执业注册,停止其医疗行为。因此,老年乡村医生面临着失业和老无所养的尴尬境地。
执业资质困扰乡村医生。按照国家规定,2010年全国大多数乡村医生要具备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资格。这个政策当然能提高乡村医生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但执行起来非常困难。按照规定,乡村医医学教 育 网搜 集整理生晋升执业助理医师必须要有正规中专以上学历才能报考,但现在在岗的大多数乡村医生已年过四十,工作了二三十年,根本没有上过正规中专。即使参加国家成人大中专考试取得成教学历,按国家政策规定也不准报考。
后继无人成为无奈现实。在岗的乡村医生年纪呈老龄化趋势,而年轻人又不愿意到农村从事这一职业,有些村庄的老乡村医生退下后,没有人从医,村民只能“舍近求远”就医。乡村医生正面临“断层”的尴尬现实。
需要全社会更多的关注
如何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才上医院”的基本医疗目标,不断提高乡村医生的医疗技术水平,改善他们的生存状态,更好地保护农民的生命与健康,成为当前医疗卫生改革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在这方面,定南县做了有益的尝试。该县给每个村卫生室下拨1万元经费,用于添置和改善医疗设备;每年给兼职防疫员的乡村医生1000元至3000元不等的津贴补助;每年免费组织培训,提高乡村医生的技术水平;将乡村医生全部纳入社保和城镇职工大病医疗保险。
“解决乡村医生面临的困难,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建立健全机制,各个部门共同配合。”在采访中,定南县卫生局局长廖明勇说出了自己的建议:一是通过工龄置换,解决资质问题,如乡村医生持有执业证书,中等专业学校毕业学历,连续十年以上在村卫生所工作,目前仍在岗者,卫生行政部门应给予认定国家承认的乡村医师职称;二是根据《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实施中的有关规定,区别乡村医生的不同情况,实行分类施保,切实解决乡村医生的基本社会保障、养老保障和有关待遇,以稳定农村基层卫生队伍;三是把村卫生所、卫生室纳入当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编制统一管理,工资发放以所在乡镇为单位,政府财政补足发放;四是加大对村级卫生所建设的投入,将村级卫生所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逐年加大投入,改变目前村级卫生所房屋破旧、设备简陋、缺医少药的情况;五是要尽快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年轻的大中专医学院校毕业生到农村卫生院(所)工作,以弥补农村卫生人员后继无人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