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中药/药学理论 > 药物化学 > 正文

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

  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又称β-受体拮抗剂)的发现应用是20世纪药学进展的里程碑之一,广泛应用于心绞痛、心肌梗死、高血压、心律失常等。以及对偏头痛、青光眼的治疗。

  异丙肾上腺素是一个较强的β-受体兴奋剂,当苯环上羟基移位后,作用减弱数十倍。1950年将异丙肾上腺素的2个酚羟基由氯原子置换后得到3,4-二氯肾上腺素,具有阻断拟交感神经递质引起的支气管扩张效应、子宫松弛、兴奋心脏的效应,是一个β-受体阻滞剂(具有部分激动作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进一步用碳桥取代2个氯原子得到丙萘洛尔。该药在动物试验发现有致癌倾向。不过在丙萘洛尔的芳基乙醇胺结构中引入1个甲氧基团后,β-受体阻滞剂的芳基氧丙醇胺的基本结构被肯定下来,其阻断β-受体作用吡芳基乙醇胺类强,同时诞生了第一个获得临床成功的药物普萘洛尔。

  自普萘洛尔问世以来,先后发明了数以千计的类似药物,这些药物结构具有异丙肾上腺素的骨架,通常分为2种类型:乙醇型和氧代丙醇型。结构由3部分组成:①取代芳环或杂环;②乙醇型或氧代丙醇型,醇羟基均为仲醇结构;③含有较大的2个以上碳原子取代基的仲胺。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执业药师-无忧实验班

2021年新课

880起

查看详情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