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护理管理 > 正文

警惕“方言”在护理中的隐患

  在临床护理的过程中,护士与思者之间是亲密接触者。无论是向病人讲授治疗意图、与病人交谈,还是病人心理信息的回收,都直接借助语言,而语言不通,则给病人带来许多不便。我院近几年来治疗护理的外地病人日渐增多,在临床护理中,笔者发现地方性的方言不论是对本地患者还是外地患者,同样都存在着很大的事故隐患,如果不引起重视,将导致许多不可逆的治疗差错事故。

  现象之一:造成误听

  在本地方言中,“姚”和“邵”发音为“yao”,“郑”和“陈”发音为加g.我国从80年代起就十分流行单名,这种现象本身造成的重名现象就更为严重。例如“姚英”和“邵颖”、“王伟”与“黄卉”等,在方言中屑同音字,这种情况在门诊护士进行注射时,就容易造成病人误听而打错针或是拿错处方。

  现象之二:延误治疗

  有许多进行破伤风脱敏注射的外地患者,由于护士用方言交待,病人听不明白,只注射了一次便不见踪影,造成治疗不全量。有些甚至给病人造成不必要的痛苦。例如一位做阑尾手术的四川民工,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打好硬麻后,护士嘱其肩部稍拾一下,以将上肢护板放好。但病人没听懂,误解为让他坐起来,结果将硬麻导管滑出体外,而医护人员也未能及时发现,以致病人术中不停地叫喊,医生也因肌肉反射性紧张而无法手术。经查后发现,术中所注麻药均流在手术床单上,只好暂缝切口,重新麻醉再行手术,延误了治疗时间,又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