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其它护理 > 正文

静脉穿刺皮下淤血发生的原因

皮下淤血发生的原因

  1 穿刺造成皮下淤血

 (1)慢性病患者:由于长期输液使血管壁增厚、管腔变小、变硬,又因皮肤皱褶多、血管脆性大、弹性差,容易滚动,穿刺时易破坏出现隆起。
   (2)水肿的患者:由于水肿的患者血管受肿胀组织的挤压,且位置较深,很难看到或触摸到,穿刺难度大,易造成穿破血管壁引起淤血。
   (3)持续高热脱水的患者:由于高热脱水的患者血管变瘪,直接穿刺也有一定困难,也易造成血管穿破引起的皮下淤血。
   (4)失血性休克的患者:失血性休克由于血容量不足,血管壁脆性弱,易造成血管破裂而引起皮下淤血。
   (5)高热谵妄、躁动、抽搐的患者:行静脉穿刺后,由于此类患者不合作,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经常活动穿刺部位,针尖易穿破血管造成皮下淤血。
   (6)穿刺技术不过关。“拉锯式”的穿刺静脉,造成静脉局部多个穿刺点,血液从静脉穿刺点漏出,同时也易穿破皮下的毛细血管造成出血。
   (7)穿刺针头不锐利。针头带钩或钝平,穿刺时对静脉壁的损伤较大,致使血管壁不能将针梗紧密包围,血液从针梗与静脉壁之间的缝隙漏出,另外拔针时带钩的针头易划破血管壁及皮下毛细血管,造成出血致皮下淤血。

  2 拔针后处理不当引起的皮下淤血

 (1)因为皮肤针眼和血管壁之间的距离与进针角度、皮下脂肪的厚度有关,在静脉穿刺时,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两者往往不在同一点,所以如果拔针时只按压皮肤针眼,血管壁的针眼没有得到按压,就会造成静脉穿刺点出血。
   (2)按压方法不正确:拔针后按揉穿刺点,破坏了伤口处的血小板凝集,在正确的按压时间过后,伤口或皮下出血。
   (3)压迫的时间过短,未达到止血效果也是引起皮下淤血的一个原因。
   (4)患者的凝血机制差或其他血液病等原因也都易引起皮下淤血。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