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mplate comment not closed, line number is 3
临床一般是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先灸阳部,后灸阴部。壮数是先少而后多,艾炷是先小而后大。但在特殊情况下,则可酌情而施,如脱肛时,即可先灸长强以收肛,后灸百会以举陷,因此不可过于拘泥。
(二)施灸的补泻方法
《灵枢-背腧》说:“以火补者,毋吹其火,须自灭也。以火泻者,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火灭也。”《针灸大成·艾灸补泻》也记载:“以火补者,毋吹其火,须待自灭。即按其穴。以火泻者,速吹其火,开其穴也。”这是古人对施灸补泻操作方法的具体载述。在临**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腧穴性能。酌情运用。
点击进入论坛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