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执业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口腔执业医师 > 辅导精华 > 正文

口腔执业医师:牙龈出血概述

  口腔医师实践技能辅导——牙龈出血概述,由医学教育网整如下:

  正常牙龈呈粉红色,边缘菲薄,紧贴在牙颈部,牙龈质地坚韧而富有弹性,用探针探测龈沟时不会出血。

  牙龈出血是牙周病最早出现的临床表现,牙周病是感染性炎症性疾病,牙龈出血是因为炎症时小动脉、小静脉、毛细血管扩张,渗透压增加。同时炎细胞浸润,继而发生上皮增生、角化,随微生物毒性的增加,还会出现溃疡、坏死。

  牙龈出血有被动出血和主动出血之分。被动出血是当牙龈受到机械刺激(如刷牙、吸吮、咬硬物、食物嵌塞等)时流血,可自行停止;而自动出血是在无任何刺激时即自动流血,无自限性,且出血多。牙龈出血情况复杂,在临床上须仔细询问病史、认真检查并做好鉴别诊断,才能得出正确的诊断,从而确定正确的治疗方法,而不至于采取不妥甚至错误的治疗方法。

  牙龈炎症的临床表现:

  1.牙龈出血早期轻探即可出现,充血水肿使表皮变薄。

  2.牙龈颜色变鲜红或暗红色。

  3.牙龈外形龈缘变厚,牙间乳头圆钝,与牙面不再紧贴。

  4.牙龈质地松软脆弱,缺乏弹性。

  应用以下指数记分法可以比较准确而客观地判断牙龈炎症的程度,临床上可作为观察疗效和科学研究的指标:

  1.牙龈指数(GI)。

  2.出血指数(BI)。

  3.龈沟出血指数(SBI)。

  4.探诊出血(BOP):根据探诊后有无出血,记为BOP阳性或阴性。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口腔执业-高效定制班

2025年好课

4280

查看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