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网校

首页 > 卫生网校 > 农村和城市社区适宜卫生技术 > 正文

常见疾病的火针疗法-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

常见疾病的火针疗法-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

(一)肩凝症

本病多因外伤劳损,筋脉失养;或肝肾阴虚,气血不足,不能濡养筋骨;或外感风寒湿邪,脉络拘急所致。主要表现为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碍,肩关节周围有广泛的压痛,并可向颈部及肘部放射,外展功能明显受限。本病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相当于西医学的肩关节周围炎。

【治则治法】散寒除痹,活血通经。

【常用取穴】取局部阿是穴、条口,火针点刺。

【操作步骤】选取局部疼痛点,以中粗火针加热烧红后局部点刺不留针,疼痛面积较大者,可予局部多针点刺。条口以细火针直刺,深度约为40毫米,不留针。隔日1次,5次为一疗程。

(二)腰痛病

腰痛病是以自觉一侧或两侧腰部疼痛为主症的一类病证,多因感受外邪、跌仆损伤或劳欲过度等引起,表现为腰部重痛、酸麻、活动障碍,或见痛连臀腿,或因咳嗽、喷嚏等使疼痛加剧。本病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诊断,相当于西医学的腰部扭伤、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背肌筋膜炎等。

【治则治法】驱寒除湿,通痹止痛。

【常用取穴】以腰部督脉和膀胱经穴为主。取穴为肾俞、大肠俞、委中和局部阿是穴。

【操作步骤】患者取俯卧位,背腰部皮肤充分暴露,以中粗火针快刺,深度约为20毫米。局部阿是穴可以重复点刺,每次深度6-10毫米。刺后可加火罐以除瘀血。每周2-3次,5次为一疗程。

【特别提示】注意针后防止受凉,减少腰部过度活动。

(三)腕筋结

本病是发生在腕关节背侧或掌侧腱鞘附近的囊性肿物,囊内为白色胶状液体,多因慢性劳损、外伤所致。其临床表现为在手腕背部有半球形或梭形包块,直径多大于1厘米,表面光滑不与皮肤相连,基底固定,质地为橡皮样或有囊性感,局部酸胀不适,握物或按压时可有痛感。本病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诊断,相当于西医学的腱鞘囊肿。

【治则治法】行气活血,舒筋通络。

【常用取穴】局部阿是穴。

【操作步骤】局部消毒,以中粗火针快刺,以囊肿最高处为中心,点刺肿胀隆起处3-5点,或向囊肿中心围刺。出针后,从针孔处挤出胶状物,再敷以干棉球予以包扎。

(四)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以成簇水疮沿身体一侧呈带状分布,且疼痛剧烈为特征的皮肤病,春秋季节多发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多因肝脾内蕴湿热、兼感邪毒所致。其前驱症状可表现为患部灼热、疼痛等,继而皮肤出现簇集成群、累累如串珠的红斑、水疱,伴发剧烈的疼痛,多发生在腰胁部,又可见于头面、下肢等处,可伴有全身症状。日久不愈,经脉气血瘀滞,局部可遗留程度不等的疼痛。本病参照1994年《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诊断。相当于西医学的带状疱疹。

【治则治法】疏利肝胆,清热化湿,祛瘀止痛。

【常用取穴】局部阿是穴。

【操作步骤】局部消毒,以中粗火针点刺疱疹的头、中、尾部,不留针,深度6-10毫米。可加用火罐以祛除瘀滞。较大水疱可用火针点破,使液体流出,复以干棉球擦拭。对有全身症状者,可结合其他针、药治法。

【特别提示】针后局部皮肤可予碘伏外涂,以防止感染并减少渗出。

(五)面瘫病

面瘫病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多因络脉空虚,风寒之邪乘虚侵袭阳明、少阳脉络,致经气阻滞,筋脉失养,筋肌纵缓不收而发病。表现为一侧面部松弛,额纹消失,眼裂增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并被牵向健侧,不能蹙额、皱眉、鼓颊等动作,部分患者初期耳后疼痛,还可出现味觉减退或听觉过敏,甚至外耳道出现疱疹等。本病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诊断,相当于西医学的周围性面瘫。

【治则治法】温经通络,疏风祛邪。

【常用取穴】四白、阳白、地仓、颊车、牵正。

【操作步骤】局部消毒,以细火针快刺,进针3-6毫米,不留针。

【特别提示】火针疗法在面瘫的治疗中多用在重度面瘫和面瘫恢复后期的治疗阶段。操作时避开五官和面部的神经、血管。

精品课程

小儿推拿保健师

3980起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