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网校

首页 > 卫生网校 > 社区卫生人员岗位培训 > 正文

注射剂产生配伍禁忌的一般规律有哪些?

“注射剂产生配伍禁忌的一般规律有哪些?”相信是准备参加社区卫生人员岗位培训的朋友比较关注的事情,为此,医学教育网小编整理内容如下:

注射药产生配伍禁忌的一般规律有以下几方面。

(1)非离子型药物,临床上最常用的葡萄糖或单糖类溶液,除pH值偏酸性外,很少造成配伍禁忌。

(2)高渗溶液、过饱和溶液易出现配伍禁忌。

(3)电荷相反的两种离子相遇及分子量较高的化合物配伍时,往往会形成可溶性和不溶性的化合物。

(4)含有无机离子的药物往往由于Ca2+及Mg2+而形成沉淀, Fe2+ 可引起溶液变色,I-不能与生物碱配伍。

(5)阳离子型药物中的生物碱类,其游离生物碱在水中溶解度较小,与高pH值、缓冲容量较大的弱碱性溶液配伍时易发生沉淀。

(6)阴离子型药物中的游离酸在水中的溶解度也较小,与低 pH 值溶液或较大缓冲容量弱酸性溶液配伍时也能产生沉淀。

(7)阳离子型药物与阴离子型药物间易出现配伍禁忌。阳离子型药物多为胺类药物,阳离子为其有效部位,为增加其稳定性和溶解度,常与酸结合成盐供临床使用;阴离子型药物则本身具有酸性集团,阴离子为其有效部位,常与碱成盐供临床使用。在溶液中,两者可发生反应,生成阳离子盐基或酸,可能出现沉淀或浑浊。阳离子型抗菌药物有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林可酰胺类、喹诺酮类、万古霉素及去甲万古霉素等;阴离子型抗菌药物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磺胺类等。

(8)具有氧化性能的药物和具有还原性能的药物间易发生配伍变化:易氧化(还原性)的药物离子和基团包括I-、S2O32-、 HSO3-、Fe2+、邻苯二酚(儿茶酚胺类)、对苯二酚(酚磺乙胺)、烯二醇(抗坏血酸)、吩噻嗪(氯丙嗪等)、烯基(多烯脂肪酸)、苯胺基(如普鲁卡因、磺胺等)等;具氧化性质的离子和基团包括Fe3+、Cu2+、N02-、对醌(维生素K 类、辅酶Q10 )等。如酚磺乙胺注射液为无色澄明液体,加人碱性输液中,其对二酚基团迅速氧化呈黄色并逐渐加深;肾上腺素注射液为无色澄明液,与碱性输液配伍,其邻二酚基团迅速氧化呈浅红色,逐步加深呈褐色;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多种浓度)与碱性输液配伍,浓度高时可能产生不溶性沉淀,其酯键逐渐水解减效并氧化呈黄色。

(9)与药物稳定时的pH值相差越大,药物分解失效也越快。

以上是医学教育网小编整理的“注射剂产生配伍禁忌的一般规律有哪些?”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社区卫生人员岗位培训知识及内容,请点击医学教育网。

精品课程

小儿推拿保健师

3980起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