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网校

首页 > 卫生网校 > 社区卫生人员岗位培训 > 正文

社区康复:儿童用药的特点

“社区康复:儿童用药的特点”相信是准备参加社区卫生人员岗位培训的朋友比较关注的事情,为此,医学教育网小编整理内容如下:

儿童的解剖、生理和生化功能,与成人差异很大,药效学和药物动力学有其自身规律。而且,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各年龄段体内的生理生化过程有所不同,同一药物在儿童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过程不仅与成人不同,而且在儿童各年龄阶段也有所不同。儿童在疾病发生的种类、临床表现及预后与成人不尽相同,在对儿童使用药物治疗时要考虑以下特点:

小儿时期新陈代谢旺盛,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都比成人快。

(1)吸收:儿童对药物的吸收速率取决于给药方式及药物的性质,如新生儿对肌内注射的药物吸收较差,而对经皮肤给药的吸收则较迅速而广泛。

(2)分布:药物的分布与局部组织或器官的血流量,体液的pH,体重与体液的比例,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的比例,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程度及药物的理化特征(脂溶性、分子量和离子化程度)等密切相关。

(3)代谢:小儿时期体液占体重的比例较成人大,水盐转换率较成人快,但对水及电解质代谢的调节功能较差,易导致失衡。对影响水盐代谢或酸碱代谢的药物特别敏感,较成人易于中毒。在应用利尿药后极易产生低钠或低钾血症。同时也会直接影响到药物的吸收和代谢。

小儿处于成长发育时期,其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以及肝、肾功能等发育均未完善,特别是新生儿、早产儿的肝、肾功能和某些酶系统尚未成熟,酶的活性较低,某些药物代谢酶量少、活性低甚至缺如,对多数药物的代谢能力较成人差,对于一些主要在肝内生物转化的药物尤其敏感,应谨慎使用。初生2周内的新生儿肝清除药物的能力显著低于成人,仅为成人的20%~30%,且常常由于能量摄入不足、黄疸及心、肺功能不全等病理情况而更低。出生2周后的新生儿肝药物代谢能力逐渐成熟,至3岁时是药物代谢最迅速的阶段,其代谢率高于成人的2~6倍,3岁后又逐渐下降到成人水平。因此,婴幼儿用药不当常可导致不良反应甚至中毒,有些药物对某种体质异常的小儿可引起特异性反应。

(4)排泄:大多数药物在排泄之前有两种主要的生物转化过程,包括时相Ⅰ(非合成性)和时相Ⅱ(合成或结合)。时相Ⅰ反应包括氧化、还原、水解和羟化反应。对于新生儿来说,尤其是早产儿,催化时相Ⅰ反应的酶活性普遍降低,如细胞色素P450和NADPH-细胞色素C-还原酶的活性明显低于成人,而水解主要是在这两种酶的催化下进行的,因此新生儿肝脏羟化、水解功能及酯酶的活性很差。时相Ⅱ反应主要包括与葡萄糖醛酸、硫酸盐及甘氨酸的结合,由于新生儿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量及活性不足,使药物与葡萄糖醛酸的结合显著减少。但硫酸盐及甘氨酸的结合反应速率类似成人。

未改变的和已经代谢的两种药物形式均可排泄。大多数药物经肾排泄,少部分通过胆道、肠道及肺排出。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用药剂量宜小,给药的间隔时间宜长。

小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而且又处在快速生长发育中,易发生营养紊乱性疾病。这些病反过来又影响机体抵抗微生物的能力和对药物代谢耐受能力。

小儿年龄不同,发育营养状况不同,不能一概以成人剂量的几分之几计算,除了要按体重或体表面积计算剂量外,还必须充分考虑其生理特点。在小儿,有许多药物有其特定的剂量,而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各器官功能的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其药物动力学及药物的毒性作用更有其特点,且受胎龄、日龄及不同病理改变的影响,因此新生儿的药物应用既不同于成人,也不同于年长儿。

应考虑小儿的心理特点。一方面,由于年幼儿童不具备语言表达能力或表达能力差,治疗时应密切观察药物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处理可能发生的药物相关事件。另一方面,儿童对于色彩鲜艳、形状可爱、味感好的药物更易接受,可据此特点制备适宜的制剂提高儿童用药的依从性。

总之,儿童用药具有特异性,生长发育是儿童不同于成人的重要特点,是影响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为达到用药安全有效的目的,作为一名合格的儿科医生,必须熟悉儿童药物动力学特点及儿童用药常见的毒副作用,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和药物剂量,合理用药。

以上是医学教育网小编整理的“社区康复:儿童用药的特点”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社区卫生人员岗位培训知识及内容,请点击医学教育网。医学教育网成立至今已有15年,专注医学考试培训教育,已经为数百万学员提供了考证、从业和晋升等专业帮助,赢得了广大医学从业人员的认可和信赖,未来我们依然会为每一位在医学路上不断前进的你,提供便利的学习资源及优质的服务。

精品课程

小儿推拿保健师

3980起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