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主治医师考试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外科主治医师考试 > 辅导精华 > 正文

脾切除术并发症是什么?

脾切除术并发症是外科主治医师考试会涉及的内容,为了帮助各位外科主治医师考生了解,医学教育网为大家整理如下:

1.出血性并发症:腹腔内出血是脾切除术后较为凶险的并发症之一,原因多为活动性出血和腹腔内渗血。包括胰尾血管、脾蒂血管、胃短血管的出血以及膈肌、脾床的渗血。主要由于小的出血点止血不彻底或结扎线脱落,也可因急诊来不及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致使肝功能及凝血障碍未能得到有效的纠正,导致术后膈肌和脾床渗血。出血性并发症应以预防为主,术前做好充分准备,手术过程中要耐心细致,牢靠结扎血管断端,处理粘连和侧支血管时既要遵循“由浅入深,先易后难,难而变易,步步为营”的游离原则,术后在确定无任何出血及出血可能后方关闭腹腔,绝不抱有任何侥幸心理。如术后发现有腹腔内活动性出血,应立即进行手术探查止血。

2.感染:术后早期感染包括肺部感染、膈下脓肿、切口感染、泌尿系感染等,根据感染的致病因素和病人情况不同,其影响也不同。除感染引起的一般症状(发热、局部炎症等),还可有局部症状。手术前后预防性应用广谱抗生素可以预防感染的发生。术中脾床常规放置引流, 术后加强对引流管的管理, 保持引流管通畅, 可以防止术后膈下脓肿的发生。如果病人出现发热, 左上腹不适, 则不排除左膈下积液及脓肿的可能, 可进一步行B超和CT检查确定诊断。对于膈下脓肿已形成者, 可先行B超下定位穿刺引流或置管引流, 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 针对性应用抗生素。但如果引流不畅, 应及时行切开引流。

3.血栓形成和栓塞:脾切除后血小板数升高和血液黏稠度增加引起。脾切除24 h后即有血小板回升,一般于术后1~2周达高峰即是血栓形成的高发期。最常见的是门静脉的栓塞,亦可发生于视网膜动脉、肠系膜动静脉等部位,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门静脉血栓常发生于脾切除后2周,临床表现为上腹钝痛、恶心、呕吐、血便、体温升高、白细胞计数增多及血沉加快等。亦有无临床表现者。对于脾切除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诊断, 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彩超和CT 对比增强扫描检查。一旦确诊应及时处理,如无禁忌症时可试用纤溶疗法。通过抗凝、禁食、输液及抗生素治疗渡过急性期后,门静脉亦可再通。预防脾切除术后血栓形成可采用肝素疗法。

4.脾热:脾切除术后病人常有持续2-3周的发热,一般时间上很少超过1个月,体温不超过39℃。脾热持续的时间、程度与手术创伤成正比。脾热为自限性发热,如能排除其他感染性并发症及膈下感染则仅需包括中医中药等的对症治疗。

5.胰腺炎:与术中游离脾床时损伤胰腺有关。如术后血清淀粉酶升高超过3天并伴有症状者,则可确定诊断。使用生长抑素治疗,疗效较好。

6.脾切除后胃瘘:较少见但后果严重。一般发生于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少数亦可为单纯脾切除所致。胃内容物漏出如局限可引起局部继发感染,引起发热、左上腹钝痛等,如扩散至腹腔可引起全腹感染,急腹症等。

7.其他少见并发症:其他并发症如肝性脑病、高尿酸血症等,发病率较低,避免发生这两种并发症的关键在于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尽可能地改善肝脏功能并降低血尿酸水平。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外科主治医师考试信息、复习资料、备考干货请关注医学教育网外科主治医师栏目!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2025年外科主治课程

报名/考试不过 按协议重学

1780

了解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