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万方对证治验录:
本书将《本草纲目》所载华佗、仲景等名医良方,按现代中医学分科为内科、外科、伤科、妇科、儿科、眼科、耳鼻咽喉齿科,增设杂症、美容、延寿等,共十六章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目录】
第一章内科1
一感冒1
二咳嗽1
三哮喘
四饮证11
五肺痈13
六肺痿13
七肺痨附痨瘵14
八骨蒸16
九虚劳17
十腹痛26
十一胃脘痛附心腹诸疾27
十二呃逆34
十三噎膈34
十四反胃36
十五呕吐附嘈杂、吐水40
十六脾胃虚弱附伤食42
十七泄泻45
十八霍乱附吐泻、绞肠沙47
十九痢疾53
二十便秘65
二十一二便关格68
二十二肠痈69
二十三淋证附尿浊70
二十四癃闭附小腹痛满76
二十五尿频失禁遗尿80
二十六水肿82
二十七鼓胀90
二十八积聚92
二十九黄疸99
三十脚气103
三十一痹证附骨痛106
三十二胸痹116
三十三腰痛117
三十五吐血119
三十六衄血124
三十七尿血127
三十八大小便血128
三十九便血附上下诸血病128
四十消渴附口干136
四十一眩晕142
四十二惊悸附健忘、怔忡、忧郁、怯证143
四十三不寐附多眠、不寤、魇寐145
四十四厥证附昏迷146
四十五角弓反张147
四十六癫狂147
四十七痫证148
四十八中风151
四十九痰证158
五十风证161
五十一头风头痛164
五十二气证170
五十三奔豚气附肾气痛173
五十四热证174
五十五汗证176
五十六中暑177
五十七伤寒百合病、阴证、少阴病、阴毒179
五十八瘟病186
五十九疟疾190
六十虫疾198
六十一中毒200
六十二酒疾211
六十三茶疾及其他214
第二章外科215
一肿痛215
二痈疽215
三疖230
四疔疮附天蛇毒、代指231
五瘰疬附诸漏237
六瘿、瘤244
七臁疮附足疮245
八热疮、热毒248
九痱249
十黄水疮249
十一缠腰火丹249
十二丹毒250
十三癣附湿疮251
十四疥疮254
十五头秃头疮256
十六头风白屑(附头虱、辟虱、辟蛟)258
十七瘾疹259
十八癜风261
十九腋臭263
二十鬼舐头264
二十一麻风264
二十二牛皮癣268
二十三阴疮便痈,便毒,反花疮,杨梅疮269
二十四恶疮、癌疮275
二十五其它疮277
二十六脱肛附谷道生疮279
二十八嵌甲、甲疽288
二十九鸡眼、足趼289
三十冻疮、皲裂289
三十漆疮290
三十二汗毒尿疮附虫毒致疮291
三十三汤火伤附灸疮293
三十四刺入肉中296
三十五蛇伤297
三十六诸虫叮咬300
三十七兽畜咬伤(附人咬爪伤)303
三十八破伤风附疮伤风水306
三十九误吞309
第三章伤科311
一金疮311
二闪肭扭伤315
三杖疮打伤316
四打扑跌损317
五折伤320
第四章妇科323
一月经病323
二带下病330
三妊娠病332
四难产341
五产后病附胎前产后345
六乳头破裂358
七乳疖乳痈358
八妇人血气附诸血病361
九妇人劳损、痨瘵363
十妇人头痛、腰痛、腹痛364
十一妇人尿秘、遗尿、尿血364
十二绝孕、避孕、不孕附阴冷365
十三妇人疝痛、阴挺365
十四妇人阴肿、阴疮366
十五妇人其他病367
第五章男科附房劳病368
一阳痿附阴冷368
二遗精精少、白浊369
三阴肿、阴疮诸淋茎痛371
四疝373
五男子其它病378
六房劳病379
第六章儿科382
一感冒、发热、口渴382
二咳嗽、哮喘383
三呕吐、霍乱383
四泄泻、下痢385
五腹胀、腹痛386
六积、聚387
七疳疾、吃土387
八虫证390
九啼哭391
十中恶、客忤、哭疰392
十一惊风、痫疾393
十二发狂398
十三中风附其他风证398
十四痰证、流涎399
十五血证399
十六遗尿400
十七淋证、肿疾400
十八汗证400
十九骨蒸、劳瘦401
二十佝偻病、发育迟401
二十一疝气、内钓402
二十二中盅、中水403
二十三疟疾403
二十四注夏、中暑403
二十五伤寒、时气403
二十六痘疹404
二十七小儿初生411
二十八小儿外科415
二十九小儿眼科病421
三十小儿耳鼻咽喉口齿科病423
三十一小儿其他病429
第七章眼科431
一倒睫431
二眼睑病431
三流泪、流脓433
四目涩、羞明433
五眼赤目痛434
六珠管、赤脉437
七瘛肉、弩肉438
八翳障438
九目花、目暗442
十青盲、雀目、失明444
十一肝病目疾446
十二其他明目方附其他目疾447
十三异物入目、伤目448
十四一切目疾449
第八章目鼻喉口齿科451
一耳病451
二鼻病459
三咽喉病465
四口齿科477
第九章其他494
一中尸、中恶494
二鬼魅病496
三延寿方497
四辟谷方503
五服食法附聪明、轻身504
六百病方506
七美容方509
八怪病奇方521
九枉死急救522
附录524
一《本草纲目》引据书目524
二方名索引533
三古今度量衡对照表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