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有了卫生室,真方便!”2月8日,新干县界埠镇廖圩村86岁的曾凤芽在刚建好的村卫生室前表示,“以前村里没有诊所,村民们不管大病小病都要到很远的镇卫生所或县医院去看,由于交通不便,很多病就耽误了。”
“看病难”问题一直困扰着众多农村百姓,为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实现农村“小病不出村,大病及时转”的目标,去年以来,我市大力推进医疗空白村卫生室建设,进一步明确建设标准,且功能设置须符合全省村卫生室建设标准;同时明确政府、集体或者单位为空白村卫生室建设的建设主体,采取公建民营、政府补助等方式,对村卫生室业务用房、设备购置给予扶持,每个村卫生室建设资金确保在12万元以上,其中中央资金5万元,市财政资金0.5万至1万元,其余县级配套。截至目前,全市建成医疗空白村卫生室187个,配备了齐全的医疗设备,各功能室完善,且所有乡村医生都有执业资格证书,在全市构筑起覆盖全市的农村医疗卫生网络。
“村卫生室建设的关键是留住人才。”新干县卫生局相关负责人坦言。该县神政桥庄上村、三湖白沙、界埠廖圩村等医疗空白村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人口不多,乡村医生都不愿选择这里作为创业之所。
为有效激发乡村医生的热情,最大限度地留住乡村医生,增补农村医疗空白,我市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措施,包括设立边远医疗空白村乡村医生岗位补贴、推行乡村医生医疗责任保险、开展乡村医生养老保险等,同时建立了乡村医生退出机制,对年满60岁、文化素质低、业务能力较差或身体原因不能胜任乡村医生工作的,由新进入的年轻医生替代,防止因乡村医生病故、高龄、疾病等因素出现新的医疗卫生室“空白村”。同时,采取定向培养方式,加强乡村医疗人才培养。由所在村选派有志于从事乡村医疗工作的青年,签定就业协议书,参加专业学习,学成后回所在村工作,就学期间还可得到当地财政的部分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