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岁的王让患有颈淋巴结核。昨天,村医马长玉在巡诊时得知其病情加重却无钱医治,焦虑地对老人说:“不管咋样也得把病瞧了,不然你老汉要受罪呢。”
老汉用微弱的声音对马长玉说:“长玉呀,你经常给我看病却从不收钱,我老汉心里不安,不能再给你添麻烦,你的情我一直记着呢。”
马长玉边配药边说,你老汉啥也别说了,先看病要紧。
乡里乡亲“看病要紧”
在同心县下马关镇西沟村,提起回族村医马长玉,无人不知。
西沟村是个回汉杂居的村子,无论刮风下雨,还是白天黑夜,只要谁家大人小孩生病,喊声马大夫,他背起药箱一路小跑去看病。妻子陆彦芳说:“这些年,他没有吃过几顿完整的饭,没有睡过几个安稳觉。”
马长玉行医35年,在他视若宝箱的纸盒里,只有密密麻麻的出诊记录和心得,没有一笔记录乡亲们赊欠医药费的账。
面对贫困患者,他一句“看病要紧”总是挂在嘴边。
花甲汉族老人宋清海常念叨着马长玉的恩情。
一年冬天,马长玉正准备吃饭,宋清海一进门就老泪纵横,请马大夫快去给他的孩子去看病。原来一场突如其来的肺炎使宋清海老汉的8个孩子全部感染了。马长玉听后,放下饭碗,急忙赶到老宋家,面对咳嗽不止高烧不退的孩子,马长玉二话没说,给孩子打针吃药,根本没提钱的事,孩子的病情稳住了,马长玉的心里踏实了。看到8个孩子病情好转,宋清海紧紧握住马长玉的手,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老宋准备了一篮鸡蛋,感激地对马长玉说:“家里穷,这点鸡蛋请你收下,权当是给娃们看病的药费”。
马长玉笑着说:“都是乡里乡亲的,见外个啥,把娃娃的病看好就是我积德了。鸡蛋留给孩子补补身体,就算是我给孩子的。”
医者仁心 大雪不能阻隔
今年1月的一天,大雪整整下了一天一夜,封了村里道路。马长玉正抱着孙女和家人坐在炕头聊天,突然电话铃响了,拿起电话,对面传来了急促哭声。打电话的是一位老奶奶,说是她的孙子病了,由于道路封锁,耽误了病情。放下电话,马长玉急忙拿起药品,穿上雨鞋,顺手拿起父亲的拐杖,在大雪中踏上通往老奶奶家中的路。
由于坡陡路滑,平时只要半个小时的路程马长玉足足走了两个小时。马长玉对孩子进行了长达十几个小时的精心治疗和护理,孩子终于睁开眼睛,说:“奶奶我要喝水,我要馍馍。”马长玉终于松了一口气。
第二天中午,马长玉放心不下,又去看了小孩,给孩子留了三天口服药,并告诉奶奶,要给孩子多喝水、增加营养,注意观察,有异常情况及时打电话。
村子里的“转世华佗”
一个只有初中文化、半路出家的村医,硬是摸索掌握了一套中西医结合的本领,为乡亲们治愈了许多疑难杂症,乡亲们称赞说:“马大夫是俺们村里的转世华佗。”
2005年马长玉腾出家里三间房屋作为村里的卫生室,全身心地投入到农村计划免疫和妇幼保健当中。他每隔一段时间就挨门逐户走访登记一次,建立了一套包括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在内的西沟村人口台账,谁家出生了孩子,什么时候接种了,他总是熟记在心里。
在西沟村这个大家庭里,马长玉被回汉乡亲视为守护健康的“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