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岁的李建廷,是平顺县西沟乡申家坪村的村医。一间60平方米的诊所既是他工作的地方,也是他生活的地方,而在村民们眼里,这间不大的诊所更是被视作护佑他们生命健康的“圣殿”,不管是在留守的老年人中,还是外出打拼的村民心里,都是一份平安和踏实的念想。
李建廷在农村医疗卫生第一线坚守了40年,用默默奉献守护着村民的安康。
偶然选择 一生坚守
2015年12月9日,我们从平顺县城出发前往西沟乡申家坪村。小村子就像它的名字一样,在冬日少有的暖阳里显得格外静谧、安详。
村道旁,占了村委会三间房的申家坪卫生所。一位50多岁的男医生坐在里面,时不时有村民过来咨询、拿药,男医生耐心地介绍该用什么药,哪种药治疗效果更好一点。
“这就是该村的乡医李建廷。乡村医生工资低,没人愿意来干,李建廷却在这里给村民们看了一辈子的病。”同行的县卫生局张主任说。
1976年,李建廷16岁,他的父亲准备让他学门手艺维持生活。当时平顺县卫生局招聘乡村医生,李建廷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报了名,谁曾想,这个为了糊口而做出的选择,竟然让他一干就是40年,成为他一生的事业。
成为一名乡村医生后,李建廷被分配到龙溪镇卫生院工作,由于被招聘上的人医学基础都很薄弱,时任卫生院院长张珍松多次组织老医生为新人们讲课。学习结束后,全县爆发了病毒性痢疾,病人的痛苦让年少的李建廷深刻地感受到医生责任的重大。他跟随院长在疾病最严重的乡镇工作了一个多月,才控制住疾病蔓延。
回到龙溪镇卫生院后,李建廷的思想发生了巨大变化,他深深感到,不学习知识就无法给乡亲们解除病痛。之后,他白天跟随老医生一起坐诊看病,夜里钻研医学书籍,不多的工资除了吃饭,几乎全部用于购买学习用品。随着临床经验的丰富和书本知识的累积,李建廷开始在镇里小有名气,十里八乡的百姓都开始来找他看病。
情系乡亲 扎根农村
村里的百姓这样说:“老李带着药箱出门,一定是出诊去给村里人看病了,带着背篓出门,一定是去上山采草药去了,如果带着包包出门,那肯定是去县里进修学习了。”
40年间,他本有机会离开乡村,却倔强地选择留下,对于自己的这个选择,他憨厚一笑说:“金杯银杯不如百姓口碑。”
靠着百姓的口口相传,李建廷也开始变得有了神话色彩,成为百姓口中的“神医”。西沟乡申家坪村的党支部书记慕名而来,希望李建廷可以做申家坪村的村医,改变村里缺医少药百姓看病难的状况。
申家坪村距离李建廷的家乡赵店村只有几里地,工作之余可以照顾自己年迈的父母,这成为李建廷离开镇卫生院到村卫生所工作的初衷。但事与愿违,此时的李建廷没有想到,其后的近40年里,他会忙到连完整地陪父母过个年的时间都没有。
1966年,李建廷患了心脏病,一次他心脏病发作,疼痛难忍,吃了药刚要躺下,王大娘的儿子跑来敲门:“李医生,你快去看看我娘,他疼得在床上打滚儿呢!”眼见李建廷脸色苍白,王大娘的儿子左右为难,急得流下了眼泪。李建廷强忍着疼痛说:“扶我一下,帮我拿上药箱。”
李建廷回忆说:“王大娘现在已经过世了,我记得很清楚,她当时得的是急腹症,还好当时我去了,不然她硬撑会出人命的。”
在申家坪工作几年后,国家出台了政策,1985年以前在乡镇卫生院参加工作的医护人员全部转正,当时龙溪镇卫生院的院长专门托人告诉李建廷,只要他愿意回去,镇卫生院就给他留着名额。
“说不动心是不可能的,我们那会很看重编制,毕竟这意味着我上年纪以后生活也能有保障。”李建廷说:“可当时在申家坪已经工作了好多年,老百姓都信任我,我一走,谁为他们看病呢?”
思量再三,李建廷还是决定留下,如今当时他在卫生院的同事已经有人退休,每月领着3000多元的退休金,而他依然守着自己的卫生所,忙碌地过着每一天。
爱心奉献 一生无悔
在别人看来,村医是一份很卑微的工作。但李建廷自己对这份工作却有不同的认识,他说:“农村的老百姓和城市里的人不一样,身体感到不舒服的时候,他们基本不会去医院检查而选择忍着,我的工作就是尽可能地了解村子里每一位村民的健康状况,当他们得了比较严重的疾病的时候,在最优治疗期内将他们送至医院。”
的确,在谈到申家坪村村民的健康状况时,李建廷烂熟于心:“村里有高血压50人,老年人52人,精神病1人,糖尿病7人……甚至连每个人对那些药物过敏都一清二楚。”
在李建廷看来,疾病在于治疗更在于预防。每年四次随访,李建廷都在竭尽全力让健康生活的观念和方式深入每个村民的心里,他说:“每次去乡亲们家里随访,我都尽可能地多跟他们讲一些健康知识,生活中多注意一点,患病的可能就要小得多。”
正是由于这种认真务实的工作态度,申家坪卫生所及其村医李建廷多次被市、县卫生部门评为“优秀卫生所”及“先进个人”。2014年7月,他还被评为首届“长治市好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