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网校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卫生网校 > 乡村医生事迹 > 正文

乡村医生郭光俊: 五十三载为山乡守护健康

——●●●聚焦热点●●●——

报名时间> 考试公告> 各地动态>
重大变动> 大纲教材> 资料0元领>

53年来,为了一个朴素的信念,他选择了做一名乡村医生;为了报答乡亲们的助学之恩,他把自己深深扎根在山乡;为了践行党旗下的誓言,他将多半生奉献给了基层卫生医疗事业。他就是郭光俊,登封市大金店镇梅村一名乡村医生,从14岁进入本村卫生所学医,到走上全国最美乡村医生的领奖台,整整53度春秋,无怨无悔的守护着父老乡亲的平安与健康。

上世纪60年代,地处嵩山脚下的梅村贫穷落后,缺医少药,脑膜炎流行,在放学回家的路上,12岁的郭光俊目睹地边乱石堆上扔着的患儿尸体,耳闻乡亲们无助的哭喊,激发他立下学医之志。

为了学医,郭光俊用家里卖鸡蛋的钱买来医书刻苦自学,还经常不远十几里跑到登封卫校旁听老师讲课。看到郭光俊这么热心学医,1966年,村党支部安排他到卫生室当一名赤脚医生,后又把他推荐到洛阳进修,再后来乡党委又推荐他到北京、沈阳学习中西医和脑血管病专科。13年求学,每逢春节回家,缺吃少穿的乡亲们,纷纷把省吃俭用省下来的钱和粮票塞到他手中,盼望他早点学成好回来给大家伙看病治病。

学习结束后,郭光俊谢绝了三家城市医院的聘请,和工匠们一起拉砖运土,历时4年,建成了功能较为齐全的村卫生所,成了村民们实实在在的健康守护站。

一个隆冬深夜,刚刚入睡的郭光俊被急剧的敲门声叫醒,患者家属要他到10多里外的何家沟村为一位脑出血正高烧昏迷的偏瘫病人看病。郭光俊迅速起床,冒着寒冷刺骨的西北风,沿着崎岖不平的山路,通过狼嚎声声的荒野赶到病人家中,打针输液抢救到次日黎明。病人转危为安,疲惫不堪的郭光俊回到卫生所自己却瘫倒在门诊室里。53年来,不论天气路况,急诊急救护送转诊的事例,郭光俊已记不清到底有多少回。

为了让乡亲们少花钱或不花钱也能治病,除了尽量开小处方外,郭光俊依托嵩山中草药摸索出一整套土单验方,群众用起来不但效果好,还不花钱。为了给乡亲们预防疾病,他把上嵩山采来的中草药用大铁锅熬制成中药茶,放在卫生所门口,供村民免费饮用,农忙季节还把药茶送到田间地头。几十年下来,光大铁锅就用坏了十几口。有一次上山采药,老郭不慎坠入悬崖,幸亏被两棵树架住,才没有掉下深沟,但是腰椎和肩关节摔伤,至今留有后遗症。

作为一名乡村医生,郭光俊不仅有精湛的医术,更有一颗医者仁心。85岁的偏瘫患者郭生老人,老伴是个残疾人,儿子、儿媳和孙女都是智障患者。从1976年开始,郭光俊免费为他家送医、送药、送生活用品,43年从未间断。郭生老人热泪盈眶的说:“几十年来郭医生不收一分钱,治好了我复发了四次的偏瘫,郭医生的好医术,救活了俺一家人!”

身为一名共产党员,郭光俊自觉投身“精准扶贫”工作中。他说,因病致贫很容易成为乡亲们奔小康的绊脚石,实施健康扶贫,乡村医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老郭带领卫生服务站全体医护人员,进村入户为本村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宣传健康扶贫政策,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村民免费体检,建立健康档案;拿出上级奖励的80多万元奖金创建了康复室,让有心脑血管后遗症的群众免费康复训练;在服务站建立了党史博览室和农民书屋,引导群众在防病治病之余接受党史教育、学习农业知识。

53年来,梅村卫生所从1966年建所初期只有1名医生、1间瓦房,发展到如今拥有32名医护人员,设有内外妇幼、卫生防疫、偏瘫康复等科室,辐射周边省、市的花园式社区卫生服务站,见证了共和国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历程。除走上央视“全国最美乡村医生”的领奖台外,郭光俊还先后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乡村医生、中国好医生等国家及省、市级荣誉称号90余项。

精品课程

乡村全科助理-超值精品班

2025年课程

1080

查看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