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网校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卫生网校 > 乡村医生 > 正文

巴中村医李察生 用行动诠释“医者仁心”

——●●●聚焦热点●●●——

技能缴费> 每日打卡> 大纲教材>

村医李察生以精湛的医术和赤诚的情怀坚守在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天池乡长青村。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的深刻含意,几十年如一日的付出赢得了老百姓的称赞,他是村医里的标杆,是医者里的战士,更是行医之路的探索者,群众健康的守护者。

救死扶伤,出村入户轻名利

在缺医少药的偏远农村,一个村医就是一方守护神,李察生时刻记着村里的健康,哪家生病了吃中药,哪家生病了看西医,某某有风湿,某某得了冠心病,他都清清楚楚。“年轻的时候很少着家,不是在这家看病,就是跑那里抓药。”不管白天黑夜只要接到电话或是收到村民带信,李察生便不顾一切地背起药箱出诊。

有一次,外村的王明邦打电话说自己的母亲生病了,正在吃饭的李察生丢了筷子就跑,一口气走了几个小时,诊断结束后回到家里累得瘫坐在那里,半个多小时后竟然睡着了。妻子劝他,“年纪大了,我们就不出诊了,就在村里看个病,呆在卫生室就是了。”李察生却说,“那是命,我要是晓得了却不管,咋放心嘛?还是一个大队的。”即使没有群众的“呼唤”,李察生也总是待在卫生室里。卫生室门上写了自己的电话号码,他依旧不放心,经常冒着大雨前往,“我坐在那里,就是为了人家来了能够找得到我。”

李察生还经常给村里人宣传“气化血、血养气”的中医知识,叮嘱乡亲们注意饮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因为在他眼里“治病的最高境界在于无病可治”。几十年来,李察生救治患者不计其数,却从没有收过出诊费和诊断费,大家都评价“从不收高价,也不图啥”。医者仁心,行医就要先学会行善,李察生常常念叨,“如果因为人家没有钱就不治,那不是医生。”

精湛技艺,做事细致扬美名

李察生擅长针灸,曾多次前往北京等地参加中医培训和针灸学习,还拜师于中国针灸“四杰”之一的北京中医科学院的陈辛农教授,村里三十几个中风病人都经由他精湛的针灸技艺得以痊愈。但在村里人看来,适用最普遍的却是拔火罐:“那是从北京学回来的”。因此常常有附近村的人慕名而来。

永安村的宋俊香常年一个人在家,因为浮肿在李察生的卫生室抓了中药,“吃了是要好些,但还是没完全消肿。”宋俊香看了眼自己的手臂。

李察生仔细端详后,转身进入里间拿“瓶瓶罐罐”准备给宋俊香拔罐。他先是擦上药酒观察胳膊的反应,然后戴上老花镜用梅花针循着静脉路线“打孔”,“先是太阳经,再是少阳经,再是太阳经脉”,李察生一边“打孔”一边给宋俊香解释。

用酒精点燃,拔闪罐,擦活络油,拔推罐,宋俊香直喊痛,李察生安慰道:“推罐是这样的,要推红,皮肤表层才吸收,动脉要充血才有作用。你把牙齿咬紧,马上就结束了。”开始拔流罐了,一边六个火罐,把宋俊香的两条胳膊占满了,罐瓶深深地吸在肉里。李察生擦了擦手,坐下来,屏气静心地说,“这下不痛了,待会你的手臂要起罐斑,就能看到毒素流出。”

拔罐的整套手法是李察生在中国中医学院针灸研究所进修的时候学的,经过多年的使用、摸索已经相当成熟,拔火罐的手法也“远近闻名”。

精品课程

乡村全科助理-超值精品班

2025年课程

1080

查看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