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网校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卫生网校 > 乡村医生事迹 > 正文

村医代表刘庆民:冲在疫情防控一线 做好基层百姓的“健康守门人”

——●●●聚焦热点●●●——

报名时间> 考试公告> 各地动态>
重大变动> 大纲教材> 资料0元领>

从大年初一到现在,乡村医生刘庆民几乎一天都没有闲下来过。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还在村卫生室里忙活。启程去北京参加两会之前,刘庆民还想再整理一下自己将要带上会的建议,同时要“站好岗”,为当前的疫情防控出一份力。

防疫一线的“代表”力量

“我在村里行医41年,今年遇到的挑战非同小可。”刘庆民感叹道。

今年62岁的刘庆民是山东济宁泗水县苗馆镇隈泉庄村的乡村医生,也是全国人大代表,更是周围8个行政村2000多户百姓的“健康守门人”。40多年来,本村及周边村民大病小病的治疗,几乎都要“仰仗”他。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他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他所在的隈泉庄村地处偏远山区,医疗卫生条件有限,作为扎根在基层一线的乡村医生,这意味着他要在疫情防控中承担更多。

大年初一,接到疫情防疫的任务后,刘庆民就没闲着。乡村信息相对闭塞,起初村民们对于此次疫情的严重性并没有足够的认识,也没有戴口罩的习惯。为此,刘庆民没少做工作。“口罩一定要戴好,这样才能起到防护效果。”指导村民戴好口罩的动作,几个月来刘庆民已记不清自己重复了多少次。疫情发生后,除了日常接诊外,刘庆民还要穿梭于镇上的各个检查卡口和重点场所,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协助工作人员做好体温测量、环境消杀等工作,尽自己所能为当地疫情防控贡献力量。

好在,刘庆民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在当地的防控一线,有一个团体,成员们身着浅绿色马甲,不仅免费为路人发放疫情防控“明白纸”和口罩,协助体温测量,还不厌其烦地向公众讲解公共卫生知识。除此之外,他们还自发捐款5万元用于购置疫情期间紧缺的物资,助力当地抗击疫情。

这个由泗水县20多名乡村医生组成的“医在乡间”协会成立于2019年夏天,发起者正是刘庆民。“成立这个协会的本意是关心关怀老年人,开展常见病义诊、走访慰问活动。”刘庆民说,“没想到,疫情让这个乡村医生团体担负起了更大的责任。”

榜样的力量潜移默化。在刘庆民和“医在乡间”协会的带动下,泗水县500多个村庄的千名乡村医生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成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的主力军和实践者。

而周围人不知道的是,刘庆民还自掏腰包花了将近2000元购置了一台消杀机,在人流相对密集的公共场所、重要关卡进行消杀。

谈及此事,刘庆民说,他没想过向公家伸手要钱,“我就觉得自己是人大代表,凡事应该想到、做在前头。”

愿村村有医 医有后人

疫情让刘庆民前所未有地忙碌,同时也是个契机,让大家看到了乡村医生的力量。作为为数不多的基层医务人员代表,刘庆民坦言,自己虽然出身农村、文化程度有限,但从未停止对完善乡村医生制度的思考。

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的几年里,除了继续在泗水县的乡间行医外,刘庆民还多次赴浙江安吉、山东潍坊等地进行实地调研,了解乡村医生制度构建及培养的建设性举措。谈到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刘庆民认为当前乡村医疗空白点依然存在,特别是在与他所处的偏远山区相似的环境中,医疗力量仍严重不足。今年两会,这名人大代表准备继续为此呼吁并提出建议。

干了半辈子的乡医,刘庆民很少对别人谈起他从医的历程,这其中有无奈、心酸,当然,更多的是支撑他走下去的“初心”与获得感。他告诉记者,当年从医实属“半路出家”。高中毕业后他已经在当地谋得一份教职,稳定体面,在当时是一份不错的工作。有一次遇上一位产妇即将临盆,由于难产需将其送到镇上的卫生院。彼时山村交通不便,只能由青壮力用担架步行抬过去,但也因此在路上耽误了“黄金抢救时间”,没能保住产妇和胎儿。

刘庆民就是当时抬担架的一员,这件事一直让其难以释怀。“我总在想,如果当时我们当地有医生,能够及时抢救,也不至于如此吧。”这份内疚让刘庆民最终下了决心,弃文从医。自此他开始四处拜师学医,并找来书籍自己钻研,并于1978年在当地开了一家药铺,从此走上了行医之路,一干就是四十多年。

“很多乡村医生为老百姓服务了一辈子,但待遇始终跟不上。”刘庆民说,今年两会上,他将继续呼吁解决乡村医生特别是“老乡医”的编制问题,提高收入和补贴的额度,建立相对完善的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让基层医务工作者能够安心在村里驻扎。

除此之外,刘庆民也将提出建议,探索更加合理的乡村医生培养模式,为乡村医生群体不断输送新鲜血液。“乡村医生队伍中,很大一部分都已经是‘60后’,将慢慢退出一线,需要年轻人补充进来。”他说。

乡村医生培养可遵循“从本村来,回本村去”的原则,“本土化”有助于医患沟通,建立有“人情味”的医患关系;同时要加大投入,设立乡村医生培养专项经费,并且针对偏远山区的实际情况适当加大投入力度。另外,要解决年轻乡村医生的编制问题,提高其收入待遇,确保他们“留得住、用得上”。谈起乡医改革,刘庆民头头是道。

而刘庆民口中的“本土化”,首先在自己身上实现了。在隈泉庄村卫生室,坐诊医生除了刘庆民外,还有一位35岁的医生,正是刘庆民的儿子刘壮壮。自从刘庆民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忙不过来时,很多时候都是儿子一人在卫生室值守、出诊,他的表现让父亲倍感欣慰。

刘壮壮当年护校毕业后,本可以在县城医院谋职。但当时正赶上刘庆民重病,为了给父亲分忧,他一番思考后最终决定接过父亲手中的乡村医生大旗,也立志在乡村服务下去。

谈及两会建议,刘庆民认为,当前全国人民上下一心,共同抗疫,很多民众表达了对奋战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的关心、支持,而这正是改善医患关系的良好契机。他还将提出改善医患关系等方面的建议,建立和完善医患双方信息沟通渠道和医疗纠纷仲裁机制,同时提升医疗卫生人员的医德素养,促进规范执业,营造更加和谐的医患关系。

而疫情之下,刘庆民还发现,很多教学场所,尤其是位于偏远山区的小学中学,医务力量的配备不够完善。他打算在今年两会时提议,希望国家层面加大投入,让每一所学校都能配备医务室和医务人员,及时处理校内突发情况,保障学生的安全。同时,在脱贫攻坚中,农村不少留守、孤寡、残疾的老人群体需要更多关注,这些都是他关注的重点,他也将继续在会上为其奔走、呼吁。

精品课程

乡村全科助理-超值精品班

2025年课程

1080

查看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