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段的临床意义是什么?相信各位考生对此问题比较感兴趣,医学教育网小编为您汇总如下:
ST段改变是指ST段偏离等电位线(或PR段)或时限改变。主要包括以下四种类型:ST段改变包括ST段抬高、ST段下降、ST段缩短和ST段延长四种类型。ST段改变可以独立存在,也可与T波及QRS波群改变并存。
1.ST段抬高常见于下列疾病
(1)超急性期或急性期
心肌梗死:患者有明显症状(如胸痛、大汗、晕厥等)。ST段斜型或弓背型抬高,伴T波宽大高耸逐渐转为低平、双向或倒置,常有各类
心律失常。
(2)变异型心绞痛:患者胸痛发作即刻ST段常明显抬高0.20 mV以上,T波高耸尖锐,可伴各种室性心律失常。
(3)室壁瘤:可在急性心肌梗死后长期存在ST段弓背型或上斜型抬高。如在急性心肌梗死一个月后仍见ST段抬高,需高度怀疑心室壁瘤形成,可做心脏超声进一步证实。
(4)急性心包炎:除aVR、V1导联外ST段普遍性抬高,但不出现坏死型Q波,T波低平或倒置;大量心包积液时,ORS振幅减小或呈低电压。缩窄性心包炎时,卧位和立位心电图其心电位保持不变。
(5)急性
心肌炎:重症时可有ST段抬高,部分患者可出现异常Q波,酷似急性心肌梗死,待病情恢复后ST段可逐渐好转,恢复正常,异常Q波消失。
(6)心脏手术后心肌损伤:如心脏搭桥术、冠状动脉介入术、射频消融术、纵隔肿瘤切除术等可出现一过性损伤型ST段抬高,一般持续一周左右。
(7)左束支阻滞:Ⅰ、aVL、V5、V6导联呈R型或R波粗钝;V1~V3导联呈QS型或rS型伴ST段上斜型显著抬高。
(8)左心室肥大:V1~V3导联ST段可明显抬高,亦与其S波的深度呈正相关,同时有左心室高电压及V4~V6导联ST段压低的表现,可通过心脏超声进一步证实。
(9)肥厚型心肌病:以S波为主的导联上可表现为ST段上斜型或弓背型抬高(V1~V3导联明显)。
2.ST段压低常见于下列疾病
(1)典型心绞痛:胸痛发作时出现一过性的ST段压低,可呈各种形态,可伴有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和U波改变,另可见一过性的缺血性心律失常,症状缓解时可恢复正常。
(2)各类心肌病: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可同时伴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可通过心脏超声进一步证实。
(3)心室肥大:右心室或左心室肥大均可出现继发性的ST段压低,右心室肥大时多见于V3R、V1、V2导联;左心室肥大时多见于以R波为主的导联,可经心脏超声进一步证实。
(4)心肌炎:绝大多数患者可出现ST段压低,部分可伴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
(5)右束支阻滞:V1、V2导联多见继发性ST段轻度下斜型压低,T波倒置或负正双向。
(6)左束支阻滞:Ⅰ、aVL、V5、V6导联多见ST段水平或下斜型压低,T波负正双向或倒置。
(7)预激综合征:部分患者可出现继发性ST段水平或下斜型压低,T波直立、负正双向或倒置。
(8)洋地黄作用:以R波为主的导联ST段可呈下斜型压低,与T波前支融合呈“鱼钩样”改变。
(9)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多见于中年女性.也可见于其他人群,有各脏器自主神经紊乱的症状和表现,心电图可见ST段轻度压低,T波多为低平,部分浅倒,但相关检查未见病理性改变。
(10)慢性心肌缺血:虽然是否存在慢性心肌缺血,在临床上仍有争议。但在排除上述各类原因外,仍有许多患者心电图上有长期存在的ST段压低及T波改变。因此,结合以下情况,可考虑为慢性心肌缺血:①有各类心绞痛发作的病史;②有心肌梗死的病史;③冠状动脉造影为阳性;④心脏超声、运动平板试验、核素心肌现象等检查有心肌缺血的证据;⑤心电图上出现过急性心肌缺血的ST-T改变。
3.ST段延长常见于下列疾病
(1)低钙血症:ST段平坦延长,Q-T间期延长,多见于慢性肾功能不全、甲状旁腺功能减退、重症胰腺炎、维生素D代谢障碍等。
(2)长Q-T间期综合征:原发性或继发性的长Q-T间期综合征均可见ST段延长导致Q-T间期延长。
(3)冠心病:在冠心病早期,部分患者可先出现ST段水平延长。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演变期,也可见ST段延长,其后伴深度倒置的T波,Q-T间期延长。
4.ST段缩短常见于下列疾病
(1)高钙血症:ST段缩短或消失,Q-T间期缩短,多见于肾功能障碍、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维生素D中毒及代谢性骨病等。
(2)短Q-T间期综合征:Q-T间期≤0.30 S,可发生室性恶性心律失常。
(3)洋地黄作用:ST段呈鱼钩样改变,Q-T间期缩短。
备考神器:心电学主管技师助考之星
以上就是“ST段的临床意义是什么?”的全部内容啦,以上信息由医学教育网小编汇总,更多信息请关注医学教育网心电学技术职称考试栏目!
编辑推荐:
心脏泵功能的目的及调节
心脏的泵血过程是怎样的?
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左心房与左心室解剖
针对冠状动脉有哪些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