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学专业水平测试复习内容,相信是考生们关注的问题,医学教育网小编整理“中医医学专业水平测试【中医经典】真武汤证”如下,预祝学生们顺利通过第一阶段考试。
【原文】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曰,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解析】本条论述少阴病阳虚水停的证治。
【考点】
1.真武汤证与附子汤证的证治异同:两者均属少阴阳虚,水湿为病,均有恶寒,四肢沉重,脉沉。治疗均用熟附子、白术、芍药、茯苓温肾阳散水气。不同之处在于真武汤证由少阴阳虚,不能制水,水气泛滥而成,以头眩,心下悸,身瞤动,振振欲擗地,下利,小便不利为主,治疗重在温阳化气利水,其重用生姜辛散水气,不用人参滋补;附子汤由少阴阳衰阴盛,寒湿阻滞筋脉骨节所致,症状以身体骨节疼痛为主,治疗重在温补元阳,故倍用白术、附子加人参,不用生姜。以加强其祛湿止痛,温补元阳之效。
2.真武汤与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治疗水气病证的异同:两证均以水气为患,药用茯苓、白术健脾利水。但苓桂术甘汤证病位在脾,为脾虚失运,水气内停,症情较轻,症见头眩,心下逆满,气上冲胸,小便不利,方以茯苓为主药,重在培土运脾,并伍用桂枝、甘草,辛甘通阳,化气利水;真武汤证病位在肾,为肾阳虚衰,水气泛滥全身,症情较重,除水气内停外,尚见水肿,振振欲擗地,四肢沉重疼痛之水气浸渍肌肉、筋脉之证。真武汤方重在温补肾阳,化气行水,故用附子温阳散寒,芍药活血利水,生姜辛散水气。
3.真武汤证的辨治要点
症:心下悸,发热,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甚则四肢水肿,或咳,或呕,或小便利,舌质淡,苔白滑,脉沉。
理:肾阳虚衰,水气泛滥。法:温阳化气行水。
方:真武汤。
药:真武汤方用炮附子、茯苓、白术、芍药、生姜五味药。方中炮附子温阳散寒,茯苓淡渗利水,白术健脾燥湿,生姜通阳散水,芍药活血利水,益阴和营,佐制附子之刚燥之性。全方共奏通阳化气利水之功。

以上“中医医学专业水平测试【中医经典】真武汤证”内容医学教育网整理,更多辅导精华资料、备考经验、免费视频课程请查看正保医学教育网医师分阶段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