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中国中医药考试认证网公布2019年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第一阶段实践技能、综合笔试考试大纲,大纲为2017版中医执业医师分阶段考试实证研究第一阶段实践技能、综合笔试大纲。2019年医师分阶段考试大纲没有变化,沿用2017年版本。同学们可以放心备考啦!
2019年中医执业医师分阶段考试实证研究第一阶段医学综合笔试大纲已经公布,中医执业医师分阶段考试第一阶段综合笔试考试科目共19科,分别为: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针灸学、医学伦理学、卫生法规、诊断学基础、内科学、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医患沟通技能。医学教育网小编为您整理了《针灸学》考试大纲并提供免费下载:
单元 | 细目 | 要点 |
一、经络系统 的组成 |
1.十二经脉 |
(1)十二经脉的名称 |
(2)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 ||
(3)十二经脉属络表里关系 | ||
(4)十二经脉与脏腑器官的联络 | ||
(5)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与交接规律 | ||
(6)十二经脉的气血循环流注 | ||
2.奇经八脉 |
(1)奇经八脉的名称 | |
(2)奇经八脉的循行分布 | ||
(3)奇经八脉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 ||
3.十五络脉 | (1)十五络脉的分布 | |
(2)十五络脉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 ||
4.十二经别 | (1)十二经别的分布 | |
(2)十二经别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 ||
5.十二经筋 | (1)十二经筋的分布 | |
(2)十二经筋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 ||
6.十二皮部 | (1)十二皮部的分布 | |
(2)十二皮部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 ||
二、经络的作 用 和 经 络 学 说 的 临 床 应 用 | 1.经络的作用 |
(1)联系脏腑,沟通内外 |
(2)运行气血,营养全身 | ||
(3)抗御病邪,保卫机体 | ||
2.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 (1)诊断方面 | |
(2)治疗方面 | ||
三、腧穴的分 类和命名 | 腧穴的分类 | |
四、腧穴的主 治 特 点 和 规 律 |
1.主治特点 |
(1)近治作用 |
(2)远治作用 | ||
(3)特殊作用 | ||
2.主治规律 | (1)分经主治规律 | |
(2)分部主治规律 | ||
五、特定穴 |
1.特定穴的意义 | |
2.特定穴的分类和特点 |
(1)五输穴 | |
(2)原穴 | ||
(3)络穴 | ||
(4)背俞穴 | ||
(5)募穴 | ||
(6)八脉交会穴 |
(7)八会穴 | ||
(8)郄穴 | ||
(9)下合穴 | ||
(10)交会穴 | ||
六、腧穴的定 位方法 |
1.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 |
2.骨度折量定位法 | ||
3.指寸定位法 | ||
4.简便取穴法 | ||
七、手太阴肺 经、腧穴 | 1.经脉循行 | 中府、尺泽、孔最、列缺、太渊、鱼际、少商 |
2.主治概要 | ||
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 | ||
八、手阳明大 肠经、腧穴 | 1.经脉循行 | 商阳、合谷、阳溪、偏历、手三里、曲池、肩髃、扶突、迎 香 |
2.主治概要 | ||
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 | ||
九、足阳明胃 经、腧穴 | 1.经脉循行 | 承泣、四白、地仓、颊车、下关、头维、人迎、梁门、天枢、 归来、梁丘、足三里、上巨虚、条口、下巨虚、丰隆、解溪、 内庭、厉兑 |
2.主治概要 | ||
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 | ||
十、足太阴脾 经、腧穴 | 1.经脉循行 | 隐白、太白、公孙、三阴交、地机、阴陵泉、血海、大横、 大包 |
2.主治概要 | ||
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 | ||
十一、手少阴 心经、腧穴 | 1.经脉循行 | 极泉、少海、通里、阴郄、神门、少冲、少府 |
2.主治概要 | ||
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 | ||
十二、手太阳 小肠经、腧穴 | 1.经脉循行 | 少泽、后溪、养老、支正、小海、肩贞、天宗、颧髎、听宫 |
2.主治概要 | ||
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 | ||
十三、足太阳 膀胱经、腧穴 |
1.经脉循行 | 睛明、攒竹、天柱、大杼、风门、肺俞、心俞、膈俞、肝俞、 胆俞、脾俞、胃俞、肾俞、大肠俞、膀胱俞、次髎、承扶、 委阳、委中、膏肓、志室、秩边、承山、飞扬、昆仑、申脉、 至阴 |
2.主治概要 | ||
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 | ||
十四、足少阴 肾经、腧穴 | 1.经脉循行 | 涌泉、太溪、大钟、照海、复溜、肓俞 |
2.主治概要 | ||
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 | ||
十五、手厥阴 心包经、腧穴 | 1.经脉循行 | 曲泽、郄门、间使、内关、大陵、中冲、劳宫 |
2.主治概要 | ||
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 | ||
十六、手少阳 三焦经、腧穴 | 1.经脉循行 | 关冲、中渚、阳池、外关、支沟、肩髎、翳风、角孙、耳门、 丝竹空 |
2.主治概要 | ||
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 | ||
十七、足少阳 胆经、腧穴 |
1.经脉循行 | 瞳子髎、听会、率谷、完骨、阳白、头临泣、风池、肩井、 日月、带脉、环跳、风市、阳陵泉、光明、悬钟、丘墟、足 临泣、侠溪、足窍阴 |
2.主治概要 | ||
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 | ||
十八、足厥阴 | 1.经脉循行 | 大敦、行间、太冲、蠡沟、章门、期门 |
肝经、腧穴 | 2.主治概要 | |
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 | ||
十九、督脉、 腧穴 | 1.经脉循行 | 长强、腰阳关、命门、至阳、身柱、大椎、哑门、风府、百 会、上星、素髎、水沟、印堂、神庭 |
2.主治概要 | ||
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 | ||
二十、任脉、 腧穴 | 1.经脉循行 | 中极、关元、气海、神阙、中脘、上脘、膻中、天突、廉泉、 承浆 |
2.主治概要 | ||
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 | ||
二十一、奇穴 |
常用奇穴的定位和主治 |
四神聪、太阳、金津、玉液、牵正、安眠、子宫、三角灸、 定喘、夹脊、胃脘下俞、腰眼、腰痛点、外劳宫、八邪、四 缝、十宣、鹤顶、膝眼、胆囊、阑尾,八风 |
二十二、常用 针灸体位 | 针灸体位选择 | |
二十三、针灸 施 术 的 注 意 事项 | 1.施术前消毒 | |
2.刺灸法宜忌 | ||
二十四、毫针 刺法 |
1.进针方法 |
(1)单手进针法 |
(2)双手进针法 | ||
(3)针管进针法 | ||
2.针刺方向、角度和深度 |
(1)方向 | |
(2)角度 | ||
(3)深度 | ||
3.行针手法 | (1)基本手法 | |
(2)辅助手法 | ||
4.得气 |
(1)得气的概念 | |
(2)临床意义 | ||
(3)影响得气的因素 | ||
5.毫针补泻手法 | (1)单式补泻手法 | |
(3)影响针刺补泻效应的因素 | ||
6.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 防 |
(1)晕针 | |
(2)滞针 | ||
(3)血肿 | ||
(4)断针 | ||
(5)弯针 | ||
(6)刺伤内脏 | ||
(7)刺伤脑与脊髓 | ||
(8)外周神经损伤 | ||
二十五、灸法 |
1.灸法的作用 |
(1)温经散寒 |
(2)扶阳固脱 | ||
(3)消瘀散结 | ||
(4)防病保健 | ||
2.灸法的种类及应用 |
(1)艾炷灸 | |
(2)艾条灸 | ||
(3)温针灸 |
3.灸法的补泻和注意事项 |
(1)施灸的先后顺序 | |
(2)施灸的补泻方法 | ||
(3)灸法的注意事项 | ||
二十六、拔罐 法 | 1.拔罐应用方法 | |
2.拔罐的作用和适应范围 | ||
3.拔罐的注意事项 | ||
二十七、其他 针法 | 1.电针法 | |
2.三棱针法 | ||
3.皮肤针法 | ||
二十八、头针 | 标准头穴线的定位和主治 | |
二十九、耳针 | (1)常用耳穴的部位和主治 | |
(2)临床选穴原则及注意事项 | ||
三十、治疗总 论 |
1.针灸治疗原则 |
(1)补虚泻实 |
(2)清热温寒 | ||
(3)治病求本 | ||
(4)三因制宜 | ||
2.针灸治疗作用 |
(1)疏通经络 | |
(2)调和阴阳 | ||
(3)扶正祛邪 | ||
3.针灸诊治规律 |
(1)辨证论治 | |
(2)辨病论治 | ||
(3)辨经论治 | ||
4.针灸处方 | (1)腧穴的选择 | |
(2)刺灸法的选择 | ||
5.特定穴的临床应用 |
(1)五输穴 | |
(2)原穴、络穴 | ||
(3)背俞穴、募穴 | ||
(4)八脉交会穴 | ||
(5)八会穴 | ||
(6)郄穴 | ||
(7)下合穴 | ||
(8)交会穴 | ||
三十一、头面 躯体痛症 |
1.头痛 |
(1)头痛的辨证要点 |
(2)头痛的治法 | ||
(3)头痛的处方 | ||
(4)头痛的治疗操作 | ||
2.面痛 |
(1)面痛的辨证要点 | |
(2)面痛的治法 | ||
(3)面痛的处方 | ||
(4)面痛的治疗操作 | ||
3.落枕 |
(1)落枕的辨证要点 | |
(2)落枕的治法 | ||
(3)落枕的处方 |
(4)落枕的治疗操作 | ||
4.漏肩风 |
(1)漏肩风的辨证要点 | |
(2)漏肩风的治法 | ||
(3)漏肩风的处方 | ||
(4)漏肩风的治疗操作 | ||
5.肘劳 |
(1)肘劳的辨证要点 | |
(2)肘劳的治法 | ||
(3)肘劳的处方 | ||
(4)肘劳的治疗操作 | ||
6.腰痛 |
(1)腰痛的辨证要点 | |
(2)腰痛的治法 | ||
(3)腰痛的处方 | ||
(4)腰痛的治疗操作 | ||
(附:急性腰扭伤) | ||
(5)急性腰扭伤的辨证要点 | ||
(6)急性腰扭伤的治法 | ||
(7)急性腰扭伤的处方 | ||
(8)急性腰扭伤的治疗操作 | ||
7.坐骨神经痛 |
(1)坐骨神经痛的辨证要点 | |
(2)坐骨神经痛的治法 | ||
(3)坐骨神经痛的处方 | ||
(4)坐骨神经痛的治疗操作 | ||
三十二、内科 病 证 的 针 灸 治疗 |
1.中风 |
(1)中风的辨证要点 |
(2)中风的治法 | ||
(3)巾风的处方 | ||
(4)中风的治疗操作 | ||
2.眩晕 |
(1)眩晕的辨证要点 | |
(2)眩晕的治法 | ||
(3)眩晕的处方 | ||
(4)眩晕的治疗操作 | ||
3.面瘫 |
(1)面瘫的辨证要点 | |
(2)面瘫的治法 | ||
(3)面瘫的处方 | ||
(4)面瘫的治疗操作 | ||
4.痿证 |
(1)痿证的辨证要点 | |
(2)痿证的治法 | ||
(3)痿证的处方 | ||
(4)痿证的治疗操作 | ||
5.痹证 |
(1)痹证的辨证要点 | |
(2)痹证的治法 | ||
(3)痹证的处方 | ||
(4)痹证的治疗操作 | ||
6.不寐 | (1)不寐的辨证要点 |
(2)不寐的治法 | ||
(3)不寐的处方 | ||
(4)不寐的治疗操作 | ||
7.郁证 |
(1)郁证的辨证要点 | |
(2)郁证的治法 | ||
(3)郁证的处方 | ||
(4)郁证的治疗操作 | ||
8.心悸 |
(1)心悸的辨证要点 | |
(2)心悸的治法 | ||
(3)心悸的处方 | ||
(4)心悸的治疗操作 | ||
9.感冒 |
(1)感冒的辨证要点 | |
(2)感冒的治法 | ||
(3)感冒的处方 | ||
(4)感冒的治疗操作 | ||
10.咳嗽 |
(1)咳嗽的辨证要点 | |
(2)咳嗽的治法 | ||
(3)咳嗽的处方 | ||
(4)咳嗽的治疗操作 | ||
11.哮喘 |
(1)哮喘的辨证要点 | |
(2)哮喘的治法 | ||
(3)哮喘的处方 | ||
(4)哮喘的治疗操作 | ||
12.呕吐 |
(1)呕吐的辨证要点 | |
(2)呕吐的治法 | ||
(3)呕吐的处方 | ||
(4)呕吐的治疗操作 | ||
13.胃痛 |
(1)胃痛的辨证要点 | |
(2)胃痛的治法 | ||
(3)胃痛的处方 | ||
(4)胃痛的治疗操作 | ||
14.泄泻 |
(1)泄泻的辨证要点 | |
(2)泄泻的治法 | ||
(3)泄泻的处方 | ||
(4)泄泻的治疗操作 | ||
15.便秘 |
(1)便秘的辨证要点 | |
(2)便秘的治法 | ||
(3)便秘的处方 | ||
(4)便秘的治疗操作 | ||
16.癃闭 |
(1)癃闭的辨证要点 | |
(2)癃闭的治法 | ||
(3)癃闭的处方 | ||
(4)癃闭的治疗操作 |
三十三、妇儿 科 疾 病 的 针 灸治疗 |
1.月经不调 |
(1)月经不调的辨证要点 |
(2)月经不调的治法 | ||
(3)月经不调的处方 | ||
(4)月经不调的治疗操作 | ||
2.痛经 |
(1)痛经的辨证要点 | |
(2)痛经的治法 | ||
(3)痛经的处方 | ||
(4)痛经的治疗操作 | ||
4.绝经前后诸证 |
(1)绝经前后诸证的辨证要点 | |
(2)绝经前后诸证的治法 | ||
(3)绝经前后诸证的处方 | ||
(4)绝经前后诸证的治疗操作 | ||
5.带下病 |
(1)带下病的辨证要点 | |
(2)带下病的治法 | ||
(3)带下病的处方 | ||
(4)带下病的治疗操作 | ||
6.遗尿 |
(1)遗尿的辨证要点 | |
(2)遗尿的治法 | ||
(3)遗尿的处方 | ||
(4)遗尿的治疗操作 | ||
三十四、皮外 骨伤科病证 的针灸治疗 |
1.瘾疹 |
(1)瘾疹的辨证要点 |
(2)瘾疹的治法 | ||
(3)瘾疹的处方 | ||
(4)瘾疹的治疗操作 | ||
2.蛇串疮 |
(1)蛇串疮的辨证要点 | |
(2)蛇串疮的治法 | ||
(3)蛇串疮的处方 | ||
(4)蛇串疮的治疗操作 | ||
3.乳癖 |
(1)乳癖的辨证要点 | |
(2)乳癖的治法 | ||
(3)乳癖的处方 | ||
(4)乳癖的治疗操作 | ||
4.颈椎病 |
(1)颈椎病的辨证要点 | |
(2)颈椎病的治法 | ||
(3)颈椎病的处方 | ||
(4)颈椎病的治疗操作 | ||
5.扭伤 |
(1)扭伤的辨证要点 | |
(2)扭伤的治法 | ||
(3)扭伤的处方 | ||
(4)扭伤的治疗操作 | ||
三十五、五官 科病证的针 灸治疗 | 1.目赤肿痛 |
(1)日赤肿痛的辨证要点 |
(2)目赤肿痛的治法 | ||
(3)目赤肿痛的处方 |
(4)目赤肿痛的治疗操作 | ||
2.耳鸣耳聋 |
(1)耳鸣耳聋的辨证要点 | |
(2)耳鸣耳聋的治法 | ||
(3)耳鸣耳聋的处方 | ||
(4)耳鸣耳聋的治疗操作 | ||
3.牙痛 |
(1)牙痛的辨证要点 | |
(2)牙痛的治法 | ||
(3)牙痛的处方 | ||
(4)牙痛的治疗操作 | ||
4.咽喉肿痛 |
(1)咽喉肿痛的辨证要点 | |
(2)咽喉肿痛的治法 | ||
(3)咽喉肿痛的处方 | ||
(4)咽喉肿痛的治疗操作 | ||
三十六、急症 的针灸治疗 |
1.晕厥 |
(1)晕厥的辨证要点 |
(2)晕厥的治法 | ||
(3)晕厥的处方 | ||
(4)晕厥的治疗操作 | ||
2.内脏绞痛 |
(1)内脏绞痛的辨证要点 | |
(2)内脏绞痛的治法 | ||
(3)内脏绞痛的处方 | ||
(4)内脏绞痛的治疗操作 |
相关推荐:
正保医学教育网客户端
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