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是2019中医医师第一阶段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内容,为了帮助考生更好的复习,医学教育网整理以下内容,请参考:
歌诀
苓桂枣甘伏水邪,脐下悸动用则确,或者上冲发奔豚,甘澜水煮效方捷。
组成
茯苓半斤,桂枝四两(去皮),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五枚(擘)。
用法用量
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纳诸药,煮取三升,每服一升,去滓温服,一日三次。
功用
降肾气。
主治
①《伤寒论》:发汗后,其人脐下悸,欲作奔豚;②《圣济总录》:伤寒发汗后,腹下气满,小便不利者
方义
①《注解伤寒论》:本方用茯苓以伐肾邪,桂枝能泄奔豚,甘草、大枣之甘滋助脾土以平肾水气。煎用甘澜水者,扬之无力,取不助肾气也。②《金鉴》:此方即苓桂术甘汤去白术加大枣倍茯苓也。彼治心下逆满,气上冲胸,此治脐下悸,欲作奔豚。盖以水停中焦,故用自术,水停下焦,故倍茯苓。脐下悸,是邪上干心也,其病由汗后而起,自不外乎桂枝之法。仍以桂枝、甘草补阳气,生心液;倍加茯苓以君之,专伐肾邪;用大枣以佐之,益培中土;以甘澜水煎,取其不助水邪也。土强自可制水,阳建则能御阴,欲作奔豚之病,自潜消而默化矣。
运用
本方以阵发性心动悸、发作性的“少胸中有物上冲”、剧烈腹痛作为辨证要点。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消化不良的呕吐和更年期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