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疽病的防治原则是职业卫生主治医师考试中可能出现的考点,医学教育网为广大考生整理如下:
1. 隔离治疗,控制传染源原则上炭疽病人从疑似诊断时起,即在诊断地点或 家中就地隔离治疗,避免长距离转移病人。隔离治疗时间应至痂皮脱落或症状消失, 分泌物及排泄物相隔5日培养一次,连续两次阴性为止。从做出疑似炭疽的诊断开始 就应当按照炭疽进行治疗,治疗开始时首先应采取标本,以备确定诊断;同时建立并 保持通畅的静脉进路以备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治疗基本原则是早期抗生素治疗,同 时采取以抗休克、抗DIC为主的疗法。治疗药物首选青霉素G,成人一般剂量为160 万?320万U/d,分2?4次肌内注射或静滴。肺炭疽、败血症型炭疽或脑膜炎型炭 疽病人,剂量增至每日1000万U以上,静脉滴注。不能使用青霉素的病人,或万一 出现耐青霉素菌株,首先考虑采用氯霉素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然后根据抗生素敏感 试验的结果,选取有效抗生素进行治疗。值得注意的是抗生素只能杀死人体组织内的 部分热孢子和细菌,不能消除孢子和细菌在体内产生的大量毒素。毒血症严重者可肌 内注射或静注抗炭疽血清,或静滴氢化可的松。尤其恶性水肿型炭疽静滴氢化可的松 可有效控制局部水肿蔓延扩展。皮肤型炭疽患部可用1 : 2000高锰酸钾液冲洗,涂以无刺激性抗生素软膏,5%磺胺软膏,切忌挤压或切开病灶以免病灶扩散。
2. 确定感染来源,切断传播途径病人被确诊患炭疽后,应尽力确定其感染来 源,并加以适当的处理,以避免继续发生感染。确定感染来源的步骤和方法是:①接 诊疑似炭疽的病人时,须尽可能地询问其发病前的接触史,从而发现可疑的感染来 源;②对可疑的感染来源应采样进行细菌学检验,以确定是否确为炭疽芽胞杆菌污 染。在动物组织标本中,镜检发现炭疽芽胞杆菌或在各种来源的标本中分离培养获得 炭疽芽胞杆菌,可以确定为感染的来源。对已确定的感染来源应做及时处理,切断传 播途径。
(1) 处死或隔离治疗病畜;严禁销售病畜肉、乳品和皮毛。
(2) 炭疽病人和牲畜的排出物宜使用新配制的含氯消毒剂乳液消毒,可使用二倍 量的20%含氯石灰,或6%次氯酸钙(漂粉精)与排出物混合,作用12小时后再行 处理。
(3) 污染物体的坚固表面,如墙面、地面,家具等,可用氯消毒剂,如5%? 10%二氯异氰尿酸钠(优氯净)或氧化剂,如2%过氧乙酸(每平方米表面8mL)喷 雾或擦洗消毒。
(4) 污染毛皮、衣物或纺织品消毒。低价值的污染物品应尽可能焚毁,可耐高压 消毒的可用高压灭菌器灭菌,无法用高压处理的,可装人密闭的塑料袋内,每立方米 加入50g环氧乙烷消毒。
(5) 污染水体消毒。被炭疽芽胞污染的水源应停止使用。常使用氯消毒剂(有效 氯浓度达200mg/L)消毒,经检测不再存在炭疽芽胞杆菌后方可恢复使用。
(6) 病房终末消毒。病人出院或死亡,病房应以甲醛熏蒸处理。紧闭门窗后,按0. 8kg/m3甲醛加热蒸发,次日经通风处理后才能恢复使用。消毒效果必须通过取样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确定,连续三次取样,不能检出具有完 整毒力的炭疽芽胞杆菌时,方可认为已消除了炭疸芽胞杆菌的污染。
3.保护易感者。高危人群接种无毒活菌苗。对在污染地区内或其周围活动的所 有牲畜实施免疫接种,每年早春进行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