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的辨证论治”是执业药师考试的知识点,为了帮助广大执业药师考生备考,医学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整理出如下内容:
定义: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或尿有甜味。口渴多饮,为“上消”;消谷善饥,为“中消”;小便多而频、浑浊,为“下消”。
西医:糖尿病、尿崩症、精神性多饮多尿。
证型 |
临床表现 |
治法 |
方药 |
中成药 |
1.阴虚燥热 |
烦渴引饮,消谷善饥,形体消瘦,舌红苔薄黄,脉滑敷 |
养阴润燥 |
【方剂】玉女煎 |
消渴平片(主治阴虚燥热、气阴两虚证)、清胃黄连丸合六味地黄丸 |
2.脾胃气虚 |
口渴引饮,能食与便溏并见,或纳差,精神不振,四肢乏力,脉细弱 |
健脾益气 |
【方剂】参苓白术散 |
七味白术散,参苓白术散,参芪降糖片,渴乐宁胶囊 |
3.肾阴亏虚 |
尿频量多,浊如膏脂,腰膝酸软,头晕耳鸣,乏力肤燥,舌红少苔,脉细数 |
滋养肾阴 |
【方剂】杞菊地黄丸 |
杞菊地黄丸、六昧地黄丸、左归丸 |
4.阴阳两虑 |
小便频数,甚则饮一溲一,咽干舌燥,畏寒肢冷 |
温阳滋肾 |
【方剂】金匿肾气丸 |
生力胶囊、强肾片 |
以上就是医学教育网关于“消渴的辨证论治”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更多资讯尽在医学教育网!
相关推荐:
感冒的辨证论治--《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考点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知识点辅导:头痛的辨证论治
执业中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喘证的辨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