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疮疡剂
|
解毒消肿剂 |
中成药 |
功能 |
主治 |
症状 |
注意事项 |
药物组成 |
使用方法 |
连翘败毒丸 |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
热毒蕴结肌肤所致的疮疡 |
症见局部红肿热痛、未溃破者 |
孕妇禁用。疮疡属阴证者慎用。肝功能不良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忌食辛辣、油腻食物及海鲜等发物 |
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大黄、栀子、黄芩、黄连、黄柏、苦参、白鲜皮、木通、防风、白芷、蝉蜕、荆芥穗、羌活、麻黄、薄荷、柴胡、天花粉、玄参、浙贝母、桔梗、赤芍、当归、甘草 |
口服 |
牛黄醒消丸 |
清热解毒,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
热毒郁滞、痰瘀互结 |
痈疽发背、瘰疬流注、乳痈乳岩、无名肿毒 |
孕妇禁用。疮疡阴证者禁用。脾胃虚弱、身体虚者慎用。不宜长期使用。若用药后出现皮肤过敏反应应及时停用。忌食辛辣、油腻、食物及海鲜等发物 |
牛黄、麝香、乳香(制)、没药(制)、雄黄 |
口服 |
如意金黄散 |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
热毒瘀滞肌肤 |
疮疡肿痛、丹毒流注,症见肌肤红、肿、热、痛,亦可用于跌打损伤 |
疮疡阴证者禁用,孕妇慎用。皮肤过敏者慎用。不可内服 |
黄柏、大黄、姜黄、白芷、天花粉、陈皮、厚朴,苍术、生天南星、甘草 |
外用 |
 |
治烧伤剂
|
清解收敛剂 |
中成药 |
功能 |
主治 |
症状 |
注意事项 |
药物组成 |
使用方法 |
京万红 |
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消肿止痛,祛腐生肌 |
水、火、电灼烫伤,疮疡肿痛、皮肤损伤、创面溃烂 |
水、火、电灼烫伤,疮疡肿痛、皮肤损伤、创面溃烂 |
烧、烫伤感染者禁用。孕妇慎用。若用药后出现皮肤过敏反应需及时停用。不可内服。不可久用。用药期间忌食辛辣、海鲜食物 |
黄连、黄芩、黄柏、苦参、胡黄连、栀子、大黄、地榆、槐米、白蔹、紫草、地黄、赤芍、半边莲、金银花、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血竭、木鳖子、土鳖虫、乳香、没药、木瓜、白芷、苍术、罂粟壳、五倍子、乌梅、棕榈、血余炭、冰片 |
外用 |
治瘰核乳癖剂
|
散结消核剂 |
中成药 |
功能 |
主治 |
症状 |
注意事项 |
药物组成 |
使用方法 |
内消瘰疬丸 |
化痰,软坚,散结 |
痰湿凝滞所致的瘰疬 |
症见皮下结块、不热不痛 |
疮疡属阳证者禁用。孕妇慎用。忌食辛辣、油腻食物及海鲜等发物 |
夏枯草、海藻、蛤壳(煅)、连翘、白蔹、大青盐、天花粉、玄明粉、浙贝母、枳壳、当归、地黄、熟大黄、玄参、桔梗、薄荷、甘草 |
口服 |
小金丸 |
散结消肿,化瘀止痛 |
痰气凝滞所致的瘰疬、瘿瘤、乳岩、乳癖 |
症见肌肤或肌肤下肿块一处或数处、推之能动,或骨及骨关节肿大、皮色不变、肿硬作痛 |
孕妇。哺乳期妇女禁用,疮疡阳症禁用。脾胃虚弱者慎用。不宜长期使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
制草乌、地龙、木鳖子(去壳去油)、酒当归、五灵脂(醋炒)、乳香(制)、没药(制)、枫香脂、香墨、人工麝香 |
口服 |
阳和解凝膏 |
温阳化湿,消肿散结 |
脾肾阳虚、痰瘀互结 |
阴疽、瘰疬未溃、寒湿痹痛 |
孕妇禁用,疮疡阳症者慎用,不可久用,不可内服。 |
肉桂、生附子、生川乌、生草乌、鲜牛蒡草(或干品)、荆芥、防风、白芷、鲜凤仙透骨草(或干品)、乳香、没药、五灵脂、大黄、当归、赤芍、川芎、续断、桂枝、地龙、僵蚕、人工麝香、苏合香、木香、香橼、陈皮、白蔹、白及 |
外用 |
乳癖消胶囊 |
软坚散结,活血消痈,清热解毒 |
痰热互结所致的乳癖、乳痈 |
症见乳房结节、数目不等、大小形态不一、质地柔软,或产后乳房结块、红热疼痛;乳腺增生、乳腺炎早期见上述证候者 |
孕妇慎用。若因服该药引起全身不适者需及时停药 |
蒲公英、鹿角、昆布、海藻、天花粉、夏枯草、三七、鸡血藤、牡丹皮、赤芍、玄参、连翘、漏芦、红花、木香 |
口服 |
治痔肿剂
|
清肠消痔剂 |
中成药 |
功能 |
主治 |
症状 |
注意事项 |
药物组成 |
使用方法 |
地榆槐角丸 |
疏风凉血,泻热润燥 |
脏腑实热、大肠火盛 |
肠风便血、痔疮肛瘘、湿热便秘、肛门肿痛 |
孕妇禁用。脾胃虚寒者慎用。忌食辛辣、油腻食物及海鲜等食物 |
地榆炭、蜜槐角、炒槐花、黄芩、大黄、当归、地黄、赤芍、红花、防风、荆芥穗、麸炒枳壳 |
口服 |
马应龙麝香痔疮膏 |
清热燥湿,活血消肿,祛腐生肌 |
湿热瘀阻所致的各类痔疮、肛裂 |
症见大便出血,或疼痛、有下坠感;亦用于肛周湿疹 |
不可内服。孕妇慎用或遵医嘱。用药后如出现皮肤过敏反应或月经不调者需及时停用。忌食辛辣、油腻食物及海鲜等发物 |
人工麝香、人工牛黄、珍珠、煅炉甘石、硼砂、冰片、琥珀 |
外用 |
治疹痒剂
|
祛风止痒剂 |
中成药 |
功能 |
主治 |
症状 |
注意事项 |
药物组成 |
使用方法 |
消风止痒颗粒 |
清热除湿,消风止痒 |
风湿热邪蕴阻肌肤所致的湿疮、风疹瘙痒、小儿瘾疹 |
症见皮肤丘疹、水疱、抓痕、血痂、或见梭形或纺锤形水肿性风团、中央出现小水疱、瘙痒剧烈;湿疹、皮肤瘙痒症、丘疹性荨麻疹见上述证侯者 |
孕妇禁用,阴虚血亏者不宜服用。 |
荆芥、防风、石膏、蝉蜕、苍术(炒)、地骨皮、木通、亚麻子、当归、地黄、甘草 |
口服 |
消银颗粒 |
清热凉血,养血润肤,祛风止痒 |
血热风燥型白疕和血虚风燥型白疕 |
症见皮疹为点滴状、基底鲜红色、表面覆有银白色鳞屑、或皮疹表面覆有较厚的银白色鳞屑、较干燥、基底淡红色、瘙痒较甚 |
孕妇禁用。脾胃虚寒者慎用。忌食辛辣、油腻食物及海鲜等食物 |
地黄、玄参、牡丹皮、金银花、大青叶、当归、赤芍、红花、苦参、白鲜皮、防风、牛蒡子、蝉蜕 |
口服 |